第十课 推动认识的发展
10.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标要求: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教学目标】
1.理解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
2.理解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3.理解造成简单地肯定一切与简单地否定一切错误的根源。
4.理解简单地肯定一切与简单地否定一切的危害,防止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5.理解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6.领会如何把握辩证的否定观。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观。
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否定观,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树立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领会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理解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由教材前言导出新课
导入新课:在有的人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不是精华,就是糟粕;
对待西方文化,不是全盘接受,就是全盘否定。
教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如何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辩证否定的要义,学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和创新,提升推动认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第一目: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探究活动一: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由此认定,“补充维生素多多益善”,甚至采信所谓的“维生素疗法”,为预防癌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等,大剂量地服用维生素,结果导致维生素中毒。
从思维方式看,“补充维生素多多益善”的认识误区,其问题出在哪儿?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示:①辩证否定观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②材料中“补充维生素多多益善”的认识未对维生素的作用形成全面的客观的认识,简单肯定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忽视了服用维生素超过一定量时,维生素会产生毒副作用,忽视了维生素自身内部所包含的自我否定的方面,将维生素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完全割裂开来,静止、孤立、片面地看待维生素及其作用,属于形而上学思维,陷入形而上学否定观的误区。
一、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 ————— 否定 ————— 再到否定之否定
最初的肯定 否定最初的肯定 否定之前的否定,形成新的肯定
(1)肯定的含义: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2)否定的含义: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注意:这里讲的“肯定”和“否定”与日常生活中的肯定和否定不同,它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
事物的存在是由事物内部“肯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
事物的灭亡是由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
2、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
①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②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相关链接 :20世纪初期,有些海外留学的的知识分子信奉西医而排斥中医,认为中医一无是处,甚至诟之为“杀人的祸首”。有人宣称“宁死不吃中药,不看中医”。
这里虽有其情感、态度等原因,但仅就思维方式而言,这种反对中医中药的片面言论不是以科学精神进行的批判,而是一种简单否定的思维的结果。
(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 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相关链接:辩证否定的丰富内容在“扬弃”这一范畴中得至到了恰当的表述。黑格尔认为,“扬弃”既含有取消或舍弃之意,又含有保持或保存之意。这个语词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否定的环节、否定的过程
既看成是消灭旧事物物的环节,又看成是产生新事物的环节;
既看成是先前事物与后续事物中断的环节,又看成是后续事物与先前事物连续的环节
3、掌握辩证的否定的意义: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例:如果我把大麦粒磨碎,我也就否定大麦粒;如果我把昆虫踩死,我也就否定了昆虫;如果我把正数a涂掉,我也就否定了正数a。或者,我说玫瑰不是玫瑰,我就把玫瑰是玫瑰这句话否定了;如果我又否定这一否定,并且说玫瑰终究还是玫瑰,这样能得出什么结果来呢?这些反驳其实就是形而上学者反对辩证法的主要论据,它们同形而上学思维的狭隘性完全合拍。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随便一种方法把它毁掉。”那不是辩证思维中的否定,是外力作用的形而上学的否定。
第二目: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探究与分享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五千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既不能片面地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的厚今薄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才能对认识对象中的利与弊、好与坏作出正确的肯定与否定。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提示:①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既不能片面地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厚今薄古,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重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在认识其它对象时,我们也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不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要正确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肯定其合理成分,舍弃其不合理的成分,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的双重特性: 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体现在事物的发展中,就是肯定与否定相辅相成的关系。事物内部同时包含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二者的此消彼长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过程包含肯定阶段与否定阶段。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探究与分享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采取下面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古为今用。
对待外来文化,我们既要反对全盘照搬,又要反对盲目排外,应该批判地吸收,洋为中用。
列举与上述材料类似的观点,谈谈其思维方式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整理分析结果
提示:习近平说:“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上述观点体现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运用辩证的否定观来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和否定的双重性,辩证的否定抛弃旧事物的糟粕,同时也对旧事物合理因素进行保留,但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合理因素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容纳到新事物之中。
2、如何把握辩证的否定观
(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2)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对这一整体、统一体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
(3)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例1:“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扔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这句俗语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辩证否定观,不作简单否定 ②要认识到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
③做事情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 ④应树立创新意识,要敢于否定一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扔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这句俗语启示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不作简单否定,做事情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①③正确。肯定与否定都重要,“肯定比否定更重要”说法错误,②排除。应坚持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否定一切”说法错误,④排除。
例2:“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种观点( )
A.正确,是辩证的思维方法 B.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现
C.错误,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D.正确,肯定与否定是不同质的事物
解析:C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体现了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简单地否定一切,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错误的,故C入选。A、B、D均错误,故不选。
例3:“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也被奉为绝对权威,他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这一观点统治了西方近两千年。1590年伽利略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进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的长期统治地位,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伽利略的实验告诉我们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
①要做到敢于怀疑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
②要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进行否定
③就要敢于颠覆前人的一切成果
④要肯定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的合理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伽利略的实验告诉我们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做到敢于怀疑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要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进行否定,①②正确。辩证的否定观是既肯定又否定,而不是敢于颠覆前人的一切成果,③错误。伽利略的实验强调要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进行否定,未涉及要肯定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的合理因素,④排除。
例4:明君务循其法,因时制宜。苟利于人,不必法古;必害于事,不可循旧。成化之宗,在于随时;为治之本,在于因世……这些治世思想对今天的治国理政仍具有借鉴意义。对于古代的治世思想( )
①要在克服中保留,在继承中发展 ②要在肯定理解的同时进行否定理解
③要在创新中全面承袭,促进其创造性转化 ④要善于抛弃,在否定中促成新理念的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对古代治世思想,应坚持辩证否定、批判继承,故①②正确。对于古代的治世思想要坚持辩证否定的态度,既不能全面承袭,也不能完全抛弃,故③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