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文化

6.1 价值与价值观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时间:2023-01-14 22:51:11   作者:甘霖   来源:   阅读:87   评论:0
内容摘要: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开展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方向性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以......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开展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方向性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以时政为背景。本课以价值与价值观”为总议题,并以三个子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议题的探究与讨论,帮助学生生成、理解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养。以活动型课程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紧紧围绕议题开展活动,结合具体情景材料和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生成知识,提高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内容要求:“2.2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六课第三框的内容。第六实现人生的价值”,本课由引言和三框构成。引言是本课的导入,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说明学生学习本课后,有助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我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讲述价值、人生价值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等基础理论;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讲述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三框“价值创造和实现”,讲述如何创造与实现人生的价值。三框的逻辑关系是:理论(工具)一认识一行动,逐层递进,前后呼应,对学生素养水平的要求是螺旋上升的。

第三框包括两目。第一目“人的价值”,区分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阐述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的内涵及其判断依据;第二目“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阐述价值观的含义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阐述核心价值观对一个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第三目“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特点,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三目的逻辑关系是:认识人的价值——意识到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三、学生情况

 

一)基本学情

学生通过对《哲学与文化》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初步掌握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对第五课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奠定了知识基础。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学生对于社会中出现的矛盾、道德冲突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学生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对老师和父母不懂得感恩。索取多而奉献少,所以有必要加强价值与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目前的高二学段学生已经面临了新高考改革中的七选三以及职业方向选择的思考,急需通过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从而确定选择方向。

二)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框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时政,倾听学生的困惑;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用鲜活的材料、真实的案例、令人信服的分析,引导学生意识到政治认同与自身成长、社会发展、民族未来、国家振兴密切相关,让学生产生政治认同的使命感和价值感,实现从被动认同向主动认同转变。

本框的教学要基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鼓励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要坚持议题式”的学习路径,既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正视疑惑,澄清理论和认识上的困惑,更要帮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形成观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身边物品的价值,掌握哲学上价值的含义;通过合作学习,结合张桂梅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和她所获荣誉的实例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及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2.通过探究学习,分析张桂梅能坚守在岗位上的原因,对比胡晓宇案例,理解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启发点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基本内容、特点以及要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实践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科学精神:理解价值、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不同性质的价值观作用不同。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3.法治意识:明确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4.公共参与: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一)学重点

1.价值的含义

2.价值观的含义及导向作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突破策略:从情景入手,通过对周围物品有无价值的讨论,掌握价值的含义。通过分析张桂梅困境中坚持的原因和网友观点不同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通过对反面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现象抓住本质,认识到坚持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学难点

1.人的价值内涵及评价标准

2.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的区别

突破策略:通过指导学生收集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事迹,用鲜活的材料、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和评价标准。指导学生思考探究,明确物的价值是单方面的,而人的价值是双方面的,认识到二者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一)师教法

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真实情境,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感悟中体会观点、体验感情。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通过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议题为目标,进行合作探究。交换同伴的观点、交流思想,在探讨中形成新的认知,提升对问题的认识,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七、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6.1_价值与价值观_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图1 

 

 

课前任务:1.预习本框题内容,完成学案。教师对学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点。

2.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的准备,了解张桂梅主要事迹以及她所获得的荣誉。收集身边感动的人和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相信很多同学都憧憬着大学的生活。假如你明天就要踏上大学这一新的旅途,只允许带五件东西和你一起去旅行,你会选择哪五件东西?并说明理由。

生:师生互动,讨论选出自己需要的物品。

师:对学生答案进行完善,总结价值的含义。选择食物、衣服和药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选择手机、电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通讯需要,若是选择携带书籍,便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选择这些物品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事物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是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他的价值所在。也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通过展示各类物品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切入课题,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兴趣,导入价值与价值观这节课,水到渠成。看似抽象的哲学术语,实际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把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来组织教学,落实教学目标。

 

二)讲授新课

师:哲学上价值的含义: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请问同学们,是否任何事物都有价值?从哲学意义上看,毒品、雾霾对人有价值吗?

生:没有,不是任何事物都有价值。

过渡:刚才同学们列举的是生活中普通物品的价值,那么人有价值吗?

总议题:价值与价值观

议题一:人的价值

情境一:1.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以来,已有近2000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2021年,张桂梅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月25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6月29日,被授予“七一勋章”并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发言 。

观看视频《“七一勋章”获得者:优秀人民教师张桂梅》

2.学生代表展示张桂梅主要事迹

议题探究一:从张桂梅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及其获得的荣誉、赞誉中,谈谈你对人的价值的内涵和评价标准的理解

学生活动:先自主思考,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形成观点。

师:你觉得张桂梅为什么能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做了什么事?这说明了什么?

生:张桂梅建起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贫困的女孩子考上大学,改变命运;亲自家访,资助困难学生。张桂梅做的事,满足了贫困女学生受教育的需要,满足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提高当地教育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回报社会、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师: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张桂梅满足了社会和他们的需要,在哲学中,我们把这种贡献称为社会价值。

张桂梅做了如此大的贡献,社会也给了他相应的荣誉和评价。这说明了什么?

生:张桂梅付出了劳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的尊重、认可。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自我的满足。这是价值的自我实现,是自我价值。

教师归纳总结:

人的价值的内涵: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换言之,就是价值的自我实现。

 

议题探究二: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问题,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师:物的价值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人不仅要满足他人、社会的需要,还要满足自我的需要,所以说物的价值是单方面的,而人的价值是双方面的。人既有社会价值,也有自我价值,那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看哪一方面?

生: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教师归纳总结:

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

①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

②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准备相关资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经过发现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创设“张桂梅人生价值”的案例情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背景材料,既让学生了解当前的时事热点,又从理论上理解人的价值的含义,让学生了解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另外,探究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以及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什么,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层层推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经历观察、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发表富有个性化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议题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情境二:6月29日,张桂梅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她手上布满膏药,被人搀扶着上台领奖。这一画面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话!

网友一: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网友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致敬张老师!

网友三:老师是人不是神,要先保重身体。

情境三:荣誉让人振奋,骄傲。但张桂梅的行善助学之路却无比艰辛。为了留住学生,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长年的超负荷工作,张桂梅身患二十多种疾病,但她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张桂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数量,只要他们过的比我好,我就满足了!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有浑身病却不死,比一个正常人还苦得起?因为我有追求和信念,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仰。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学生观看视频,聆听张桂梅在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议题探究:1.为什么网友们会有不同的评价,导致人们不同的认识和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2.在艰难的条件下,是什么在支撑着张桂梅心无旁骛地坚持着?

学生活动:以若干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答案。

师:为什么网友们会有不同的评价,导致人们不同的认识和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生:价值观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说明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世界的活

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师:点评学生回答,引导到哲学术语上来。什么是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师:在艰难的条件下,是什么在支撑着张桂梅心无旁骛地坚持着?

生:结合课本总结出张桂梅是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下,坚持了艰苦的行善助学之路。因为张桂梅认为让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这件事有价值,因而树立了这样的价值观,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

师: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角度看,价值观属于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生:社会意识。回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师: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张校长的价值观影响了她对教育事业的认知,影响了她的行为选择。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张校长坚守的价值观影响了她的人生轨迹,她的价值观念也传递给了学生,影响了一批人的人生轨迹,对她们的人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相对稳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教师归纳总结:

1. 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3)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网友讨论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人的价值向价值观的过渡,承上启下。学生围绕材料的主题,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在探究中感受价值观的巨大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识,启发学生理解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结合张桂梅的敬业、爱国精神,由价值观的概念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的意义,并启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题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境四:2021年7月6日,休宁县海阳第一小学原校长胡晓宇贪污受贿案、总务处原主任洪文斌贪污案,在休宁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两个多小时的庭审中,从宣读公诉书到举证质证,再到法庭辩论以及被告最后陈述,还原了被告人私设“小金库”、贪污“小金库”资金以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等违法事实,展示了被告人一步步突破“底线”,跨越“红线”,最终走上违法道路的全过程。来自全县43所学校校长和县教育局部分干部等60余人,参加了此次庭审旁听,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将庭审“公堂”变为警示教育的“课堂”。

议题探究:张桂梅校长和材料中的校长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有着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这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召开讨论会。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小组活动的讨论。并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经过探索解决问题。

生:价值观不同,对于人生的道路选择就不同。

师: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这样对社会作出贡献。错误的价值观,使人作出错误的人生选择,导致人生误入歧途。所以我们要怎么做?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设计意图】结合张桂梅的敬业、爱国精神,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的意义,并启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议题式教学强调题目的可议性和讨论的过程,结合校长贪污受贿案例,鼓励学生借助议题,呈现不同的观点,从而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建构过程及蕴含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理解价值观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具有两面性。启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过渡: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主流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它支配和统领着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教师展示习语金句,学生集体诵读。

——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上的讲到:“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习近平主席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核心价值观对一个民族、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结合教材,回答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师:通过预习,你总结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知识点?

生:课前预习,课上自主探究,在教师帮助下,回答问题,归纳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特点、地位、措施。

教师归纳总结:

1.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时代精神。

5.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3)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设计意图】学生一起诵读习语金句,在诵读中体会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民族的意义,树立起大局观。课堂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利于集中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已经非常熟悉,通过课前预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知识梳理 拓展延伸

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准则是什么?

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师: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敬业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诚信即诚实守信,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要求社会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

请同学们谈谈身边曾让你感动的人和事,思考青年人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原理和方法论,同时以板书形式进行本课知识小结。

生:师生互动,回忆教材主干知识。

结束语: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总要面临着许多选择,不能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要学会为他人,为社会着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 希望大家都能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活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性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寻找身边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加深学生对于人生价值、价值观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促进学生感情的升华。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教师指导学生站在宏观角度对知识提炼重难点,构建知识网络,学生思路清晰,教师在此基础上点拨,指出相关知识整合,进行理论升华。

 

八、教学板书

        6.1_价值与价值观_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图2                               

 

九、教学反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不断引领学生打牢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基础;引领学生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准则,明辨是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本节课以张桂梅的事迹作为全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情景和载体,结合实际情况,围绕教育目的,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在教学理念上,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倡打造“议题式活动型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通过拓展课堂资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平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教学观和学生观。

在教学过程上,学生对张桂梅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以其作为整堂课的主要案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究张桂梅人生价值的体现,一方面是其通过为社会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体现其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她也实现了自我价值,进而引导学生探究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将张桂梅的事迹与胡晓宇、洪文斌的事件进行对比,最终落实到我们中学生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实现人生价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繁荣紧密联系起来。在当代价值多元的社会里,各种价值观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通过组织学生谈一谈身边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尤其是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三观。

总的来看,案例的运用对知识的讲解起到了很好的阐释作用,能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反响与共鸣。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设计精当,教学过程流畅,很好地贯彻了课程的理念,教学定位恰当。实现了教学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实现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的有机统一,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教师如果再少讲一点,讲简短一点,就可以多留些时间给学生发言、讨论和思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材料篇幅稍多,还可筛选更精简、更具针对性的案例和情境等教学资源,减少学生阅读材料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实效。

该文章所属专题:教学设计

相关评论
站长QQ:785526108    站长电话:15605432982    微信:ganlinzhiguan88  鲁ICP备2021026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