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 同步练习

时间:2023-05-30 15:40:31   作者:甘霖   来源:   阅读:120   评论:0
内容摘要:2.1世界的物质性·综合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判断题1.我国根据人口结构及状况调整人口政策体现了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2.物质是可以被创造或消灭。3.物质就是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4.意识的内容是...

2.1世界的物质性_同步练习 图12.1世界的物质性·综合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判断题

1.我国根据人口结构及状况调整人口政策体现了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2.物质是可以被创造或消灭。

3.物质就是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4.意识的内容是由大脑决定的。(     )

5.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     )

二、单选题

名山大川总能出现一些令人惊奇的事情。2019年6月14日,黄山游客发现了难得一见的“佛光”奇观。据此回答下列题。

6.佛家认为,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佛光,因为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这种思想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7.公元366年的一天傍晚,佛光出现在甘肃敦煌附近的一座沙山上,乐僔和尚当即跪下,并朗声发愿要把佛光出现的地方变成令人崇敬的圣洁宝地。受这一理念的感召,经过工匠们千余年断断续续的构筑,终于成就了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这说明(   )

①人们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对事物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对于恩格斯的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             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③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④世界是具体事物的总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利用自然首先要改造自然         ②利用自然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

③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的原貌         ④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把干部队伍管严管实、建好建强。为此,党中央决定修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就是要以高标准锻造执政骨干队伍,激励全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材料反映的唯物论道理有(   )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地反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意识活动能把观念变为现实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这体现了(   )

①人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制订规划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把握矛盾的复杂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B.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13.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与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新材料研制颇为不易。人工智能可以借助数据共享,对先进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预测、筛选,从而加快新材料的合成和生产。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机器学习算法在辅助新材料设计时尤为“得力”,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描述符”生成、模型构建、验证、材料预测、实验验证等步骤。人工智能辅助新材料研发的过程表明(     )

①人工智能研究可以任意改变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②人工智能最终将取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④具体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并不改变世界的物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研究发现,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脑皮质萎缩,其患者会因脑部组织细胞减少,大脑的质量和体积变小而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异常,认知衰退等不适感。这佐证了(   )

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15.斯坦福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的方法,找到了一种所有鼻病毒繁殖所必需的蛋白质,只要阻止人类产生这种蛋白质,就能够摆脱普通感冒。从哲学上讲,这一发现充分说明(    )

①存在决定于思维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性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海啸与平常可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啸时掀起的海浪,高度可达十多米,形成“水墙”。海啸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如果“水墙”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B.反映客观实在的意识是客观的

C.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D.物质是各种具体物的总和

17.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颁奖词称,“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在她的写作中,埃尔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活动是具有能动创造性的             ④意识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的

B.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D.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9.《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大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③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主观活动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淮南子·览冥训》有文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以奔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从哲学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

A.来源于高度发达的人脑器官 B.表明意识可以脱离客观存在

C.是人们主观想象臆造的产物 D.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1.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这一观点看到了(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控制着客观对象           D.精神力量有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2.随着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宇宙间许多的物质新形态,如暗物质、暗能量,但没有发现宇宙间存在所谓的“上帝”和“诸神”的活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三联唐诗都是咏蝉,托物言志,却反映出诗人不同的心绪与境遇。这说明(   )

①诗人的思想是其主观感受,没有客观基础

②主体对客体的正确认识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自1950年开始启动编写和出版工作,至今已历经70年,出版至第12版。每一版的发行之时,也是下一版的修订工作开始之际,每次修订,都要根据时代发展,调动精兵强将,以确保修订质量,历史上多位学术大师亲自主持修订,形成了大师修订小字典的传统。《新华字典》的修订反映出(   )

①事物的性质具有不确定性               ②主观与客观是相互依存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躺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三、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手术,人工智能+无人超市……从“互联网+”到“智能+”,人工智能默默地填充、改变着人类的学习娱乐、生产生活。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模拟人脑的活动来研制出先进的机器人,其终极目标是创造意识。人工智能真能形成真正的自我意识吗?过去几年,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始思考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信息以一种无法分解的方式整合到大脑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爱尔兰国立大学的菲尔·马圭尔和同事认为,信息能从意识系统中以泄露的方式暗示,意识是不可计算的,也就是意识无法在计算机上建模。这也就是说,人造的机器是永远不具有意识以及感觉的。

(1)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升级,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有思维”。对此你怎么看?

 

 

 

 

 

 

 

 

 

 

(2)过去几年,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始思考意识的起源。你认为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参考答案:

1.错误

【详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既可能是如实的反映,也可能是歪曲的反映。故本题错误。

2.错误

【详解】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造、改变,也不能消灭。人只能能创造、改变、消灭物质的某种具体形态。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3.错误

【详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题目观点错误。

4.错误

【详解】意识的内容是物质,是客观的,不是人脑决定的。

5.错误

【详解】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通过想象可以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而不是创造出现实世界。

6. B    

【解析】AB: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当成本原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B正确,A错误。

CD: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属于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CD错误。

7. B

【解析】①④:受这一理念的感召,经过工匠们千余年断断续续的构筑,终于成就了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说明人们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④正确。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不是决定作用,②错误。

③:材料旨在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未体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③错误。

8.C

【详解】①: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①说法错误,排除。

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不是具体事物的总和,④说法错误,排除。

②③:“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②③正确。

9.D

【详解】①:利用自然首先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而不是改造自然,故①不选。

②④:材料中指出“天人合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利用自然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②④正确。

③:改造自然并不是要完全保持自然的原貌,而是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适应社会发展,为人类造福,故③不选。

10.B

【详解】①③:根据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党中央决定修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以高标准锻造执政骨干队伍,激励全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①③说法正确。

②④:只有正确的先进的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地反作用,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把观念变为现实存在,②④说法错误。

11.B

【详解】①:人可以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联系,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说法错误,①错误。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④错误。

②: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需要结合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说法正确。

③:“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符合题意。

12.C

【详解】C: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但是其并不能说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因此不能证明材料中的观点,C入选。

ABD: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BD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

13.D

【详解】①:物质是客观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人工智能研究不能任意改变物质的结构和性质,①错误。

②: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力和活动,人工智能只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不会取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②错误。

③④:材料中人工智能辅助新材料研发的过程表明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说明具体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并不改变世界的物质性,③④正确。

14.D

【详解】D:研究发现,脑皮质萎缩,脑部组织细胞减少,大脑的质量和体积变小,就会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异常,认知衰退等不适感。这佐证了人脑对于意识产生的重要性,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D符合题意。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能说意识是大脑的机能,A错误。

B: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源泉,B错误。

C:材料强调人脑对于意识产生的重要性,不强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与题意不符。

15.B

【详解】①:存在决定思维,而不是存在决定于思维,①错误。

②③:材料中强调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找到了摆脱普通感冒的重要技术措施,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③正确。

④: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哲学才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错误。

16.A

【详解】A正确,海啸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如果“水墙”冲上陆地,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B错误,意识时主观的;

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而不是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D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7.C

【详解】②③:埃尔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这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活动是具有能动创造性的,②③应选。

①:说法错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依赖于存在,①不选。

④:说法错误,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不选。

18.D

【详解】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这说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D适合题意;其它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9.B

【详解】①: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这说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正确。

③: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这体现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正确。

②:材料说明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而不是所有动物的大脑。②错误。

④: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主观活动的产物,④错误。

20.D

【详解】D:“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以奔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意思是后羿在西王母娘娘之处得到了能够脱离死亡的仙丹,但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偷偷的吃掉了仙丹,并奔到月亮上,居住于此,变化为蟾蜍,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之精灵。从哲学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不是人们主观想象臆造的产物,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符合题意。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机能,但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而非高度发达的人脑器官,A错误。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不能够脱离客观存在,B错误。

C: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或者神话传说,都是对存在的反映,而不是人们主观想象臆造的产物,C错误。

21.B

【详解】B: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这一观点看到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故B入选。

A: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故A不选。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任何时候意识都不会控制着客观对象,故C不选。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精神力量有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说法陷入唯心主义,故D不选。

22.A

【详解】①②:天文学家发现宇宙间许多的物质新形态,但没有发现宇宙间存在所谓的“上帝”和“诸神”的活动,这说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物质与意识不是相互依赖,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意识,③不符合题意。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④不符合题意。

23.D

【详解】①:物质决定意识,诗人的思想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①错误。

②:主体对客体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而不是取决于主体本身。②错误。

③④:三联唐诗都是咏蝉,托物言志,却反映出诗人不同的心绪与境遇,体现了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③④正确。

24.D

【详解】①:事物的性质是确定的,①错误。

②:主观依存客观,②错误。

③④:每一版的发行之时,也是下一版的修订工作开始之际,修订要反映时代发展的变化,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③④符合题意。

25.D

【详解】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①说法错误。

②:“躺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②符合题意。

③:正确的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体现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④符合题意。

 

26.(1)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活动只不过是对人脑思维的模拟,它本身没有思维。

(2)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的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该文章所属专题:试题

标签:世界  物质  同步  练习  世界的  
上一篇:2.2 运动的规律性 同步练习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站长QQ:785526108    站长电话:15605432982    微信:ganlinzhiguan88  鲁ICP备2021026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