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文化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时间:2022-04-13 15:35:26   作者:甘霖   来源:   阅读:313   评论:0
内容摘要: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基础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教材主要有两个序列化的探究活动,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引领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二是中华优秀传......

7.2_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_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图1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 基础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教材主要有两个序列化的探究活动,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引领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引领学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学情分析

1.认知结构: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通过对前面哲学部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能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来正确的观察和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现象;通过对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懂得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道理,坚定了树立高度文化自信的理想信念。

2.心智特征: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能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上还有一定欠缺,思维方法和实践探索能力水平还不够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在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方面还有困难,需要进行专项提升。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课堂展示、议题探究等课堂活动,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2.学生通过事例解读,比较、评议各种文化创新的表现,探究文化创新的动力和途径,学会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培育科学精神。

3.学生通过课堂展示、交流、学习,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难点:能否结合事例说明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

(五)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教育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教学情景进行描述,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案例让学生去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实践一体式教学法,师生积极走进社会实践的大课堂,边教、边学、边做,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议题式教学法,教师指出可议可思的议题,学生根据议题收集整理资料,开展了一系列的论证活动,以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六)教学思路

本课题以“怎样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为议题,结合“我校元旦晚会节目征集”活动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搜集资料、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整节课设计了三个序列化的活动,一是小组活动,学生在搜集资料、课堂展示等活动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二是教师讲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生在辨析、讨论的过程中生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三是课堂升华、总结、引领活动,通过引入教育部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案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引领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整堂课围绕一个主线“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个情境“晚会节目征集”而展开。课堂活动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学科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主体设计

课程背景

“知行并举追求卓越,体艺相辉绽放芳华”。建校以来,华中师大龙岗附中始终重视“五育并举”,秉着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校内各项美育课程和活动。如举办体育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才艺大赛、秋意写诗、三行短诗、英语配音、心理剧大赛、元旦晚会等文娱活动,另外,还有专业的艺术模块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它们不仅丰富了我校学生的精神生活,也促使我校学子成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

(二)课前准备

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分组进行前期准备

第一组:参赛选手组,共三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提交参赛作品设计,并进行课堂展示。

第二组:评审组,小组成员观看参赛作品展示,并进行点评。

第三组:大众评审组,小组成员观看参赛作品展示,并进行点评,票选出最优秀的参赛作品设计。

(三)教学过程

1. 探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子议题1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为议题,结合教师讲解展示,学生小组展示、辨析论证等课堂活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的原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情境创设

我校拟以“彰显华附风采 激扬卓越青春”为题进行2022年元旦晚会节目征集。请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并说明节目设计的理念。

学生活动

1)参赛组收集资料、采访调查、发挥创意进行节目设计,与老师进行细节沟通,制作展示PPT。

2)跟随教师的引领,思考、辨析问题,发挥想象、丰富答案。

3)小组成员进行PPT展示讲解,包括节目名字、节目呈现形式、承载的传统文化意蕴(内容)、节目亮点(创新之处)、节目蕴含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创作意图)等方面。

问题探究:

1)结合案例,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 从春节晚会、元宵晚会,到清明特别节目,再到端午晚会。河南卫视四次出圈,在同质化严重的传统晚会市场中脱颖而出,立起了“精品”的招牌。河南卫视靠“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一再出圈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进行节目创作的启示是什么?

3)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文艺工作者应肩负的神圣使命的认识。

教师活动

1)教师提前与学生就小组节目设计、资料搜集方向、课堂展示等方面进行沟通协商,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意,并引导学生加强同伴协作分工,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

2)教师展示、讲解优秀节目代表,河南卫视的《龙门石窟》,引导学生思考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的原因,辨析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途径。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与书本中寻因问果,帮助学生厘清语言、思维逻辑,以流畅地表达观点。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从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入手,创设真实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公共参与的能力,培育学科文化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另外,学生还可以在搜集资料、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会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2. 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子议题2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为议题,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主张对治国理政、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说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情境创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不仅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学生活动

1)搜集相关资料,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用典》等书籍,说一说习近平是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的,用事实说结论。

2)归纳、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当代价值。

3)小组讨论、辨析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

问题探究:

1)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当代价值

2)有人说:“如果我们把中华传统文化全部当成财富,那就背上了包袱;如果我们把它全部当成包袱,我们就失去了财富”。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教师活动

(1)教师参与学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观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论证和探究问题,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

(2)引用具体事例,如习近平关于诚信的讲话,习近平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讲话与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赓续传承,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观的继承和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辨析、论证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全面、辩证的看问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引用具体事例,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方面,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如此强大,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也对治国理政和全球治理有积极意义,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通过辨析、论证,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探究三: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子议题3

“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为议题,举例网红“小潘潘”“魔改”黄梅戏经典唱段《女驸马》,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教师引领学生对此进行辩证分析,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坚定文化自觉。

情境创设

在今天的课堂上,同学们将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进行了优秀节目创作,那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时要注意什么呢?

网红“小潘潘”,近日因为“魔改”黄梅戏经典唱段《女驸马》再次引发争议,视频中的“小潘潘”一头丸子头外加旗袍加身,配上精致的妆容,表演时眼波流转,惯用的“夹子音”尽显媚态。对此,有不少网友质疑这根本不是改编是乱编,“这样是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不尊重”,同时也有持反对意见的网友认为,“小潘潘的翻唱使更多年轻人对黄梅戏有所了解”。

学生活动

1)观看“小潘潘”“魔改”黄梅戏《女驸马》和原版的对比视频片段。

2)辨析、讨论、交流,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跟随教师总结、归纳、升华,得出重要结论。

问题探究:

1)对于这样的改编,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呢?请说明理由。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教师活动

1)教师截取“小潘潘”“魔改”黄梅戏《女驸马》和原版的对比视频片段并进行展示。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引导,引领学生讨论、小组交流,观察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增强知识的广度、深度。

2)展示官媒对这一事件的正确立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即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3)进行总结、归纳,情感升华,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网络主播改编案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开放、辨析式的学习路径,以富有思辨性的话题催发学生深度思考,逻辑论证、辩证分析,强化辨识、辨别、辩论,培育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明确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实现深度学习,增强学生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4.探究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

子议题4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活下去’”为议题,结合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情境创设

近日,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深圳10所学校榜上有名。

7.2_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_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图2 

其中,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元平特校根据非遗传统工艺课程的难易度和学生年龄分层,以及残疾学生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参与学习的学生进行分项教学,最大限度发挥特殊学生潜质。

学生活动

1)观看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作品,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收集我校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方面的具体做法。

3)为我校申报第四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出谋划策,助力学校发展。

问题探究:

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

教师活动

1)教师提前带领学生搜集我校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的具体做法,以及相关图片。

2)带领学生参观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览。

3)组织课后的意见、建议收集活动,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分享。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创设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活动,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学以致用,拓宽学科知识。同时发扬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学生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

(四)板书设计(如下图)

7.2_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_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图3 

 

三、延伸设计

推荐阅读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2)《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该文章所属专题:教学设计

相关评论
站长QQ:785526108    站长电话:15605432982    微信:ganlinzhiguan88  鲁ICP备2021026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