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总结建党百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文艺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并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点希望。
2.网红文化有天然的审美缺陷,“缺乏底蕴”是网红文化的致命缺点。从审美特征看给人的印象是割裂传统审美,使审美形象平面化,难以在代际文化沟通中找到普遍认同;追求轻的质感,诉诸浅层经验耍“巧”卖“萌”,缺乏对生活的体验与提炼;为引人眼球打出“最美”之类的颜值牌、“最感动”之类的情感牌、“最青春”之类的情怀牌,缺真诚、缺正能量的价值取向使其“红极一时”而“泰极生否”。随着人们生活经验的日渐积累,对人生世事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堆积成山,蓦然回首,才学会在传统文化之中撷英咀华。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入坑”传统文化需要一个切口和契机:一次参观、一套书籍、一些器物……知名作家李敬泽也说:“文化基因太可怕了,总有一天它会在你身上复活,躲都躲不掉。”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为提升网红文化底蕴提出合理化建议。
3. 2021年11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河北调研时强调,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暑,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重大举措,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河北省不断创新建设文化公园的模式,深入挖掘文物古迹、历史遗存、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景观
价值和精神内涵,促进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同时以旅游驱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使公园建设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
4. 2022年2月4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只惊艳,更带给世界温暖的力量。取材于经典传统门窗图案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寓意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朋友相聚冬奥;运动员引导牌,设计灵感来自寓意吉祥平安的“中国结”;借鉴了河北民间的传统虎头图案的虎头帽,一登场便萌化人心。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冰雪五环自冰立方穿凿而出,再到以“微火"方式点燃主火炬;从河北山区普通孩子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再到书写着各国名字的雪花伴随舞蹈和地面光影汇聚成一朵雪白晶莹的大雪花……一个个浪漫而饱含科技创意的环节,通过鸟巢体育场超大地屏首次以全LED影像呈现,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数字艺术现代感,让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成为一场惊艳的饕餮视觉盛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什么能成为“一场惊艳的饕餮视觉盛宴"。
5. 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礼赞着时代,歌声放飞着梦想……。《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出了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改革初期农民心底的喜悦,《幸福在哪里》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春天的故事》唱响了神州大地荡起的滚滚春潮,《不忘初心》情深意长、催人奋进……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更是响彻了大江南北。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经典歌曲历久弥新,回响在人民心中。
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经典歌曲富有旺盛艺术生命力的原因。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对此,学生小李搜集材料,概述如下:
视角 |
内容 |
饮贪文化异彩缤纷 |
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 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
品尝美味感悟乡愁 |
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阐述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衣冠承中华之礼,载传统文化之精益。回望中国风服装设计的发展历程,从纯粹的模仿照搬西方潮流到注重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转换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不断深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服饰不再仅仅停留于想象中。古人留下的壁画、陶俑人物和古籍文献等,含有大量的服饰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考证研究,对国风服饰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比较典型的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所在考古资料支撑下,对传统服饰装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专业服装学院合作,把传统文化研究成果以实物形式再现并应用于生活中,在全球时尚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根植于中华民族礼仪和文化土壤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和剪裁工艺相结合,所呈现出的带有中国文化气质的精美服饰,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服饰出现在生活着装和世界顶级秀场舞台上。
有人认为,国风服饰的民族特色会因西方元素的嵌入而被抹杀。请你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纵观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史,乡土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世纪初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激烈碰撞,科举制度取消,知识分子几乎失去政治参与的机会,他们从乡村涌入大都市,对乡土的眷恋和关怀式批判成为文学表达的一个方向,逐步形成了以鲁迅《故乡》为代表的中国乡土文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为代表的乡土文学作品,开始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乡土小说开始品评知青生活,反思乡土文化,产生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 《蛙》 等著名作品。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商业文明、都市文明崛起,乡土文学渐入低潮。但我们也要相信,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中国乡土文学将迎来新的繁荣。
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文化创作者应该如何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贡献。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乡村文化生态系统,重塑乡风文明,实现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乡村持续发展繁荣的内生动力和核心保障。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应紧密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重构以人才体系为基础的乡村主体,重新构建乡村特色教育,重视培育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和发挥好互联网文化平台作用,加速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村文化服务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坚持村落文化的本原性与主体传承性,避免外来文化对乡村文化原生态的破坏。重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能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更大文化动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重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10.广东省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主动适应当今中国文化建设新常态的要求,探索旧城改造的新模式。在惠州水东街(始建于北宋年间)改造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传统中式为主,近代西洋式为辅”的设计原则。改造后的水东街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恢复古城风貌,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所学知识,说明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是如何实现文化综合创新的。
11. 9月19日晚,由河南卫视制作的“中国节日”系列晚会之《中秋奇妙游》一经播出就连上六个热搜,引得无数网友纷纷点赞称绝。
《中秋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从唐小月为了与父亲团圆而进行的一段奇妙之旅展开,以主人公的视角穿越千年历史,领略中华文化的“团圆”之美。武术节目《少林·功夫》以岳嵩山少林寺壁画为原型,结合XR技术,展现了中国人不屈的精神;民乐节目《豫见》以豫剧为基础,着重河南元素在民乐重的腔调,并通过虚拟场景进行呈现……短短一个小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场绝美的视听盛宴,更是华夏儿女对悠久历史文化的骄傲和自豪之情。
从春节《唐宫夜宴》的火爆全网,到后续的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系列晚会的经典频出,路红莉导演将成功原因归结为:要认认真真地真正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一颗敬畏之心去做它,这是第一根本;其次,技术赋能,每个特技跟内容要很好的结合,节目中蕴含着文化内涵;再者,跟网友沟通,真正感受大众所需所爱,用大家较为认可的讲述方式,才能得到共情共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火爆网络的原因。
1.答案:①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作品要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才能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②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④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⑤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答案: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激活时代气息,提升网红文化底蕴。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改变浅层的耍“巧”卖“萌”,提升文化品位,打通代际传递。③继承传统,广泛借鉴,借助现代传媒,实现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丰富网红文化内涵。④身为“网红”,提升个体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强个体思想道德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3.答案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延续性,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文化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国家建设文化公园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发挥民族文化维系社会稳定和激发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通过对国家文化公园旅游的开发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④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4.答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深厚底蕴;(3分)
锐意创新(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了优秀传统文
化活力和魅力,增添了艺术效果;(3分)
坚持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向世界传递出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和共同的文明理念,引发情感共鸣;(3分)
5.①经典歌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人民生活实践中汲取创作源泉,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立足时代,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不断推动文化创新。
④可以引领风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阐述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实质是考查文化的功能。结合材料信息,我们可以从文化的精神力量、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4分)②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4 分)③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人们对家乡、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从而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了精神力量。(4分)
7.答案: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盲目照搬西方服饰元素会侵蚀国风服饰的民族特色。(3 分)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立足中国国情,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国风服饰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吸收西方服饰文化的有益成果。(4分)③国风服饰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服饰文化的过程中,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3分)
8.[答案]①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先进文化;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⑤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创造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文学作品。
9答案: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并转化为经济资源,为乡村持续发展繁荣提供物质保障。(4分)②发挥教育的传递创造功能,提升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4 分)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4 分)④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关系,在吸取优秀外来文化发展自身的同时,保留村落文化的本原性,防止对乡村文化原生态的破坏。(4 分)
10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立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
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倾听时代声音,使改造后的水东街更好的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吸收和借鉴他国优秀文化成果,水东街的改造既突出了岭南文化特色,也借鉴了西洋风格,使水东街古城面貌焕然一新。
1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火爆网络的原因。
【答案】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河南卫视充分挖掘中国节日的文化内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引来观众点赞。②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河南卫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正感受大众所需所爱,得到观众的共情共鸣。④坚定文化自信,以新颖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⑤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河南卫视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技术给传统文化赋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