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思想政治试题
(考试时长: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2.我国古籍记载,禹的儿子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放牧,称为“牧竖”。这反映了
A.私有制萌芽 B.土地私有 C.阶级产生 D.国家出现
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
①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前提条件
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行 ②社会主义制度好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好 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反映出
A.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B.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D.我国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的新特点
6.国民经济命脉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行业、企业和资源。在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的是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国有企业 D.多种所有制
7.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
①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②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④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
A.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B.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C.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D.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9.右图漫画主要反映了市场调节存在
A.自发性 B.盲目性 C.竞争性 D.滞后性
10.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其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
①财政政策 ②货币政策 ③价格政策 ④产业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的
A.不平衡问题 B.内外联动问题
C.公平正义问题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1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要实施
①乡村振兴战略 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④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
①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②坚持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④健全以税收为主要手段的初次分配调节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此,需要
①确保每个公民享有相同的社会保障权益
②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做到权责清晰,严格依法监督
④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6.(8分)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领域贯彻了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简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7.(10分)
2012年,国务院批复《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7年,山西印发《关于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煤炭和煤电一体化、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煤炭产业和数字经济一体化,不断增强能源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2012—2022年, 山西累计产煤100亿吨以上,GDP从1.17万亿元增至2.26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32元、7064元提高到37433元、15308元。同时,山西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累计造林28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57%。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山西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宜居的主要原因。
18.(10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以“弘扬劳动精神,做新时代劳动者”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拟一个发言稿(写出发言要点)。(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字数150字左右。)
19.(12分)
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又到一年春节时,抚今追昔踏新程。结合自己家十年的变化,展望未来,运用必修1、必修2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秘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与诊断考试试题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B 【解析】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C 【解析】材料反映了阶级的产生。
3. A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排除③④。
4. B 【解析】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5. D 【解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的新特点。
6. B 【解析】在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7. A 【解析】农村集体经济不是国有经济,排除③④。
8. D 【解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9. B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10. A 【解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11. B 【解析】开放发展解决的是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
12. B 【解析】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3. A 【解析】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排除③;税收为再分配,排除④。
14. C 【解析】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15. C 【解析】确保每个公民享有相同的社会保障权益说法错误,排除①;社会慈善不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排除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6.(8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6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分)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简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达到准确全面理解掌握的程度。
17.(10分)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2分)国务院和山西省政府充分履行经济职能;(2分)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增强能源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2分)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分)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全民共享、共建共享,使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分)
【解析】本题以山西省 10 年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取得成效为背景,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山西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宜居的原因,考生可从国有企业作用、政府职能、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角度作答。
18.(10分)
要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者通过就业付出劳动获得报酬,有利于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我们一方面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努力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适应市场需要;另一方面要树立职业平等观,尊重一切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职业。(3分)要在享受劳动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劳动义务,树立劳动平等观,尊重他人的劳动。(3分)
【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动精神的相关论述为背景,要求考生为“弘扬劳动精神,做新时代劳动者”主题班会写出发言要点,可从劳动的重要性、新时代的劳动者应提高个人素质、履行劳动义务等角度作答。
19.(12分)
本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家庭和社会发展,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素养,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故不拟定具体参考答案,只作如下评分说明:
(1)本题答案应主要包括十年来的变化、未来发展、知识运用等三方面内容。
(2)评卷老师可根据学生答题实际情况,参照如下“三项五等制”等级评分标准进行评阅,努力控制评分误差,尽力做到客观准确。
【解析】本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家庭和社会发展,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素养。考生可结合十年来家庭收入变化、住房变化、社会保障变化等角度,并结合我国现代化目标展望未来,畅谈感悟,可从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制度、新发展理念、社会保障体系等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