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主义

精品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练习

时间:2023-02-28 23:25:42   作者:甘霖   来源:   阅读:61   评论:0
内容摘要: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vs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血迹斑斑的奴隶贸易、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对亚洲进行的鸦片贸易等罪恶的历史事实说明( )①对外掠夺是资本......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vs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血迹斑斑的奴隶贸易、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对亚洲进行的鸦片贸易等罪恶的历史事实说明(   )

①对外掠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唯一源泉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就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资本家发财致富的途径除了对外掠夺之外,还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说法错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说法错误。

③④: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血迹斑斑的奴隶贸易、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屠杀、鸦片贸易等罪恶的历史事实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通过掠夺来实现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③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④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项符合题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项不合题意。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项不合题意。

:在生产社会化方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故A与材料无关。

BCD:材料中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即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说明社会主义必须从空想社会主义转到科学社会主义,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两个“发现”是指(   )

A. 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AD:阶级斗争学说指出在阶级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故AD不选。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故B不选。

C:根据材料,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故C正确。

故本题选C

5. 在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史前社会动荡整合的广阔背景下,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的考古发现也为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原因是(   )

①文字的发明

②城市的出现

③奴隶社会的形成

④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①②④均符合题意。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D

6. 某一历史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坞堡庄园。劳动者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

①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②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④存在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坞堡庄园。劳动者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反映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说明当时存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而这段历史时期说明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①③符合题意。

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②排除。

④:材料中的豪强与劳动者指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而不是指奴隶和奴隶主阶级,④排除。

故本题选B。

7. 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的”。“看不见的线”是指(    )

A. 资本主义私有制

B.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C. 雇佣工人与资本家订立的合同

D.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A: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这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题中所述的“看不见的线”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故A入选。

BCD:选项BCD均不符合“看不见的线”的寓意,不选。

故本题选A。

8.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工人的全部劳动得到了报酬。”这种观点 (    )

①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②正确地指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

③否认了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工人所得的工资

④掩盖了资本家靠剥削工人而发财致富的事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工人的全部劳动得到了报酬”,这种观点掩盖了资本家靠剥削工人而发财致富的事实,否认了没有看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故②错误。

③④: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工人的全部劳动得到了报酬”,这种观点否认了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工人所得的工资,掩盖了资本家靠剥削工人而发财致富的事实,③④正确。

①:这种观点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而是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①错误。

故本题选B。

9.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   )

①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②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③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建立思想是错误的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源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①②符合题意。

③: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工人运动不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验证,③排除。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对这段话最适合评价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 B.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 D. 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A排除。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B正确。

C: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不合题意。

D: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D错误。

故本题选B。

11.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   

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

②社会主义社会在力量上已超过资本主义社会

③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材料反映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非长期性,①排除。

②: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力量依然强大,社会主义社会在力量上尚未超过资本主义社会,②排除。

③④:“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2. 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时,不少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走向苏东国家的结局,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进入新时代,中国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这告诉我们(    )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发展精品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练习 图1

②中国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③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

④马克思主义能够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国际上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进入新时代,中国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这告诉我们,中国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将会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191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错误。

④: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经受了考验,而不能说马克思主义能够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 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民众觉醒 

②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全面准备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民众觉醒,但五四运动无法直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①错误。

②: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不是全面准备。②错误。

③④: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同时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4.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 中国革命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材料中毛泽东的观点不是强调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不合题意。

B: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说明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符合题意。

C:(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但不是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C错误。

D: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错误。

故本题选B。

15.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   )

①统一战线②武装斗争③党的建设④群众路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敌人,是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正确。

: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因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正确。

: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基本武器的英勇战士,不选。

:群众路线不属于三个法宝,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②迎来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17.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是(   )

A. 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C. 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D. 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A项错误。

B:材料未提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B排除。

CD: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C项正确,排除D。

故本题选C。

18.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   )

①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③中国制造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

④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返回,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均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中国制造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及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体现的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故③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9. 毛泽东精品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练习 图2《论十大关系》,是在我国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久,面临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积累,充分证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

①避免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失误

②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有益总结

③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性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品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练习 图3新时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6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精品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练习 图4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不能避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失误,这夸大了《论十大关系》的作用,排除。

②③:《论十大关系》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性,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有益总结,②③符合题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0.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中国共产党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挫折,原因可能有(   )

①没有照搬苏联模式

②未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

④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③④: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挫折,原因可能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并且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③④符合题意。

:没有照搬苏联模式并不是出现挫折的原因,故排除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21. 中国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试列举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

2)简要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彰显鲜活生命力和光明前途的依据。

【答案】1)巴黎公社的成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过程的历史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彰显鲜活生命力和光明前途的依据。

第(1)问属于基础知识,可从巴黎公社的成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依次列举。

第(2)问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等方面,说明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前途。

【详解】1)本题要求列举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

可依据历史顺序,从巴黎公社的成立,到十月革命的胜利,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依次列举。

2)本题要求简要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彰显鲜活生命力和光明前途的依据。

可运用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等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彰显鲜活生命力和光明前途的依据简要说明。

【点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22.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社会主义运动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然而,自冷战结束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伴随这种低潮的,则是对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总趋势,即“两个必然”的质疑。不仅西方世界认为“历史已经终结”,就是在我们社会上也存在着一种悲观情绪。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对质疑“两个必然”的相关观点进行批判。

【答案】①资本主义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的发展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前行,所以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具有其历史必然性。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③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具有远大前途。④资本主义在其自身发展中,产生了无产阶级,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终将会被推翻。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对质疑两个必然的相关观点进行批判。需要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中两个必然的相关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自冷战结束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可联系资本主义不会主动退出历史舞台,所以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伴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则是对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总趋势,即两个必然的质疑可联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社会主义社会具有远大前途;无产阶级有科学社会主义指导,资本主义终将会被推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部生动讲述社会主义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的理论电视片《社会主义“有点潮”》引发网上网下广泛热议和点赞好评。这部理论电视片从片名、题材到内容甄选、表达方式,均充满正能量,具有亲和力,彰显了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品质、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展现出理论宣传的新气象。

(1)试分析社会主义“有点潮”的原因。

(2)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吸引着亿万群众为之奋斗。请简要分析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答案】(1)①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一源到多流的飞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的传播和实践。

②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很多国家的共产党又在东亚和东欧建立了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在21世纪,中国以雄辩的力量与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的中流砥柱和旗帜引领。

③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促使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对比在21世纪发生新变化,呈现新格局。

(2)①它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精品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练习 图5客观规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它与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

③它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具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解析】

【分析】本题以理论电视片《社会主义“有点潮”》为背景材料,考查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考查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材料只是一个引子,对于回答这些问题参考意义不大,需要根据设问要求运用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1)本题要求分析社会主义“有点潮”的原因。

从材料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有点潮”》引发网上网下广泛热议和点赞好评。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从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到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成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从理论到实践,追忆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无到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特别是在21世纪,中国以雄辩的力量与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的中流砥柱和旗帜引领,促使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对比在21世纪发生新变化,呈现新格局。

 (2)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吸引着亿万群众为之奋斗。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事物一定是新事物,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从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代表着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具有最广泛和最深厚的群众基础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原因。

【点睛】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该文章所属专题:试题

相关评论
站长QQ:785526108    站长电话:15605432982    微信:ganlinzhiguan88  鲁ICP备2021026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