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解剖练】
1.(2022·山东烟台二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它( )
①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②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③是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④是反映中国时代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22·山东济南二模)某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确定的主题是“新中国峥嵘岁月——社会主义改造”。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分享了一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和所学知识,可以感悟到( )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构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社会主义改造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北京顺义区一模)某校学生在学习“伟大的改革开放”相关内容时,围绕关键词,撰写了以下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2·山东菏泽二模)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是因为它( )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②能为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③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政治引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2·山东临沂二模)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十年逐梦我国取得伟大成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 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
这意味着( )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条件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2·北京昌平区期末)“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是南宋名句。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梦”,与古人所言的“中国梦”有了根本的不同,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需要( )
①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②青年人脚踏实地,在实现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③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主体作用,做“中国梦”的建设者和享受者
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2·山东聊城二模)走自己的路,是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从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到开辟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从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 )
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②在开放中,借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有益部分,要服务于中国式发展
③必须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在物质繁荣之后还要实现精神富足
④坚持和平发展,避免贫困,在共建共享中让全世界人民广泛受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2·辽宁大连一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 )
①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③完善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④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2·山东临沂一模)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的依据是( )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②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性问题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2·北京昌平区二模)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这是顺应人民期待、踔厉奋发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逾114.4万亿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这是解答时代课题、勇毅笃行的新时代新征程。成功举办进博会等大型国际经贸盛会,截至2022年3月,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承诺以全球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
这是屡创历史辉煌、奋楫扬帆的新时代新征程。仰望星空,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落火”、羲和“探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俯瞰大地,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新时代新征程”的理解。
【技能提升练】
1.“直过民族”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他们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特殊成员,也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景”和重要特色。“直过民族”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道路是一模一样的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④某民族突破规律制约直接走向更高级社会形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当地时间2022年2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2021年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艾肯沃尔德说:“工人们是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③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马克思用他的理论唤醒了广大群众,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历史进程。时间上,他离我们远了,但他的形象却愈加高大,历史的车轮正沿着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最伟大的发现前进,这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之所以伟大在于( )
①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唯物史观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百年前,李大钊同志曾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而且我坚信,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一百年后的今天,你可用以下哪些事实佐证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预言的正确性( )
①我国已迈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③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④我国已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立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该剧把观众带回到一百多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
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1953年,党中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下列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③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4年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期
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7.从风起小岗村到春雷动浦江,从潮起海之南到雄安千年计,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了改革开放的一次次跨越。新时代,我们必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
①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最强力量
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 )
①虽然有着经历不同的航程,但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始终不变
②要全面评价,必须用后来的时代条件和认识水平去要求前人
③在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没有很大区别
④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下能说明我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伟大飞跃
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的“第二次结合”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全新版本”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成就辉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一决议的通过( )
①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②能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③能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④表明“两个确立”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做出第三个历史决议是( )
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③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根本变化的需要
④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转变的客观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回眸十年逐梦路,实践证明( )
①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②中国梦的深厚源泉是持续奋斗的精神
③中国梦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④中国梦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融为一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时代之问,中国作答。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和国际安全、国际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
②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③在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某校高三(10)班同学在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就“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议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以下观点最能支撑这一议题是( )
①立足新时代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②全面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③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
④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丰富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6.梦想照进现实,现实辉映梦想。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就有前行的力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幸福生活,推动人类前行,促进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了“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借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材料二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材料三 1935年,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的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1)2010年,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市举行。2020年,孙中山先生的“中国梦”变为现实且更加充实,这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2)孙中山先生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中国梦”为什么今天能够实现?
(3)2049年,中国会是什么样?你会是什么样?以“2049年,祖国和我”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全面论述;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200字左右。
典例剖析练
1.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借鉴,“根本遵循”说法不对,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中国实际,③错误。]
2.A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故③不选。“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故④不选。]
3.C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①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排除。]
4.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为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案,②不选。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政治引领,④不选。]
5.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条件,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错误。]
6.B [青年人脚踏实地,在实现人民利益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②排除。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做“中国梦”的建设者和享受者,③排除。]
7.A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同步发展的过程,是均衡发展的过程,“在物质繁荣之后还要实现精神富足”的说法不妥,③排除。“避免贫困”的说法错误,故④不选。]
8.C [应该是发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而不是“完成了”,①错误。 “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而试题指向的是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③排除。]
9.A [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排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要政治前提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排除。]
1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技能提升练
1.B [材料并未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②排除。规律是客观的,并不能被突破,④错误。]
2.D [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危机,未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故①不选。原始社会没有剥削,②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不选。]
3.C [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①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③错误。]
4.C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①错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④排除。]
5.A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②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④错误。]
6.B [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①④应选,②③错误,不选。故本题选B。]
7.C [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最强力量,故①不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③不选。]
8.B [要全面评价,不能用后来的时代条件和认识水平去要求前人,②错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区别,③错误。]
9.B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故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故③错误。]
10.A [②中“确保”说法错误,不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说法错误,不选。]
11.A [③说法错误,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变化。④说法错误,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基本矛盾没有发生变化。]
12.B [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②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是中国梦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③说法错误。]
13.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但材料未涉及,②不符合题意。]
14.A [材料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而不是强调“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③排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而“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④不符合题意。]
15.(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顺应时代发展,回答时代课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指引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3)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
16.(1)人一定要有梦想,梦想是前行的动力。每个人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梦与国家的梦紧密联系起来,国家会越来越好,每个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梦想让生活更美好!
(2)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历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一代一代中国人民伟大创造;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中国梦,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词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和雄心壮志,凝聚着无数中国人民美好的憧憬与梦想。
2049年的中国或许是这个样子:早晨被智能化的房间唤醒,出门上班使用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出差时使用“飞铁”,速度比高铁还要快,台湾也已经回归祖国……2049年的中国已经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中文成为很多国家的第二语言,每个外国人都为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自豪,电视上又在播报中国人拿到了诺贝尔奖,新能源汽车已广泛使用,那时候的中国一定是世界地图上最闪亮的一颗星。
中国已实现了伟大的复兴之梦,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业绩,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东方一颗耀眼的明珠,令全世界震惊。
2049年我已经成为一名管道设计专家,正参与到南海可燃冰开采中,或是在负责“一带一路”油气储运工程管理工作。我高中时的梦想已经实现。我为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一带一路”的发展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