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时间:2022-05-04 13:32:31   作者:甘霖   来源:   阅读:312   评论:0
内容摘要: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原始社会——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经济生产力特点1.旧石器2.新石器★★生产关系特点1.所有制关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分配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图2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一)原始社会——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

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经济

生产力特点

1.旧石器

2.新石器

★★生产关系特点

1.所有制关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分配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地位关系:平等互助

政治

氏族制度

1.地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内容: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发展: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文化

人类文明的摇篮

总体原始蒙昧,畜牧农耕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摇篮

(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文明的门槛

产生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

生产力特点

青铜器广泛使用。生产力有所提高。

★★生产关系特点

1.所有制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分配关系: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地位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政治

奴隶制国家

1.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2.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奴隶制国家: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文化

迈入文明时代

1.原因: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生产力发展。

2.结果: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解体原因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极低→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私有制(土地私有)→阶级→国家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三)封建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

经济

生产力特点

①工具(铁器)和技术(耕作技术)发展;

②行业发展(水利、手工、冶铁、商业);

城市发展

★★生产关系特点

1.所有制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分配关系: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的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地位关系: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

政治

封建制国家

1.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2.对立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3.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4.反抗斗争: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文化

1.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2.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

(四)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新的历史阶段

产生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2.直接原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政权(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经济

生产力特点

蒸汽机为代表的机器化大工业生产。

★★生产关系特点

1.所有制关系: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2.分配关系: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地位关系: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1.大量自由劳动力;2.大量资本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文化

1.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

2.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相对过剩)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批工人失业→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生产迅速下降→企业破产→银行破产→信用破坏

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根本原因

基本矛盾

总根源

生产社会化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阶级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终究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立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述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空想社会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历史条件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1.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局限性:

①空想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没有找到问题根源)。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历史条件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1.工人运动意义: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工人运动问题: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历史条件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伟大飞跃★★

1.创立了唯物史观

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①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问题根源)

②揭示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作用,(强大力量)

③揭示了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正确途径)

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③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地位和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其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展开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巴黎公社运动

社会主义从理论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2.从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从理论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主义从一国多国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严重曲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新境界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例

1.政权的建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所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分配: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③地位: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3.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图3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一)沉沦原因

1.内忧:封建制度落后,加之长期闭关锁国,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

2.外患:西方列强入侵,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目的)

(三)探索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走不通的原因: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绝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思想基础: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实践基础: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①领导力量: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②具体道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③当务之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结束过去: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成就未来:新中国的成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与现实道路

③改变世界: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四)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贡献★(一思想,两实践)

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②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制度基础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

1.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

①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本区别)

②革命前途: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③所属世界革命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六)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关系★★

1.两个步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建立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②社会主义革命: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2.关系: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19491956)★

“一化三改”:要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二)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原因/条件)★★

1.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

(三)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

1.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2.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3.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和意义(三大改造完成的标志和意义)★★

1.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意义:

①从革命阶段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从社会制度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从社会面貌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一)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二)中共八大的贡献★★

1.最重要的贡献(意义):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工业

建立起独立比较完整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四)对艰辛探索的评价(艰辛探索的意义)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民族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的开启

1.事件: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

3.意义: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的历程★★

1.对内改革历程

1)【农村实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城市实践】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明确目标】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4)【建立部署】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5)【完善部署】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6)【深化部署】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7)【机构改革】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

8)【制度体系】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2.对外开放历程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2)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1992年,开放沿江5市。开放内陆17市。从东北——西北——西南沿边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6)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7)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8)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3.改革和开放的新历程

1)【十四五+远景目标】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

 

(三)意义★★

1.“四个改变”: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三大飞跃”: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3.“三个地位”:

对于过去: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对于现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对于未来: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永无止境”: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退路。对开外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一)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包含马列毛)

2.地位(与马列毛的关系)

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相关链接)

3.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邓小平理论

(1)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内容:
①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②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3)意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2)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4)意义: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

1)主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2)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意义: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内容: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3)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内涵:

【路线】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地位/重要性:

①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内涵: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地位/重要性:

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内涵: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2)地位/重要性:

①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展,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地位/重要性: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图4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①总体目标: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具体目标:

国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人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民族: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世界: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新时代的意义

①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政治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是什么: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为什么

①人民需求角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②社会生产角度: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③突出问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3.如何看待:一个改变,两个没变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如何应对: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5.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为什么

①发展历程角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②奋斗前景角度: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2.怎么办

A.共产党人:

①总体: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进行好。

②丰富四个特色: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③做到三个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

B.人民群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纲-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图5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起源:近代以来(184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80多年的持续奋斗。

2.本质:★

①国家富强: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民族振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③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作用:★★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经成为激荡在近十四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4.内涵:★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贡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③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实现中国梦的措施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①原因: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②要求: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⑵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①原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②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强大战斗力

⑶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①原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四个伟大的关系★

①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②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要求: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三)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战略安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①第一个阶段,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第二个阶段,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在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实现战略安排的要求

1)九个领域

经济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政治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社会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生态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国防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统一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外交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建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抓住机遇

①原因: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

②特点:新时代历史机遇期

民族

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

四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

人民

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

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

3)青年责任

①原因

横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纵向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②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1.时代课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

2.产生背景

①国际背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②国内背景: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发展的。

③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

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伟大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关键所在。

④科社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二)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八个明确”【一矛一军两总两全两特色】

内容: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④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⑤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⑥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⑦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地位:

①“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②“八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2.“十四个坚持”【“党管一切人民心,深改新念民作主,依法治国价值辅,民生共生总安全,军队统一共同体,从严治党来托底”】

内容:

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④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⑤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地位:

“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3.“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关系

“八个明确”侧重理论概括,回答坚持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侧重实践指南,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党和国家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习思想的地位作用)

①原创性: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②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③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巾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④两个真正: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该文章所属专题:学案

相关评论
站长QQ:785526108    站长电话:15605432982    微信:ganlinzhiguan88  鲁ICP备2021026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