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2023 · 疯狂选择题综合版】
---- 第 2 辑 ----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0题
---- 教 师 版 ----
1.我国近代以来的一切期盼与追求、探索与奋斗、积累与创造,汇聚于新时代,绽放于新时代,成就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我国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④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通用的智慧和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①③正确。我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还没有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②错误。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不是贡献了通用的智慧和方案,④错误。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 )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有影响的大国
②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党的八大的召开,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①④正确。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②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错误。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一百年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四个阶段是开创性、继承性、发展性的统一,是不能割裂的历史整体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我国基本国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决定了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关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是开创性、继承性、发展性的统一,是不能割裂的历史整体,①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错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③错误。把党的一百年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关键,④正确。
4.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产过剩是社会生产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③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限的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危机的直接原因
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B 生产过剩是社会生产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①错误。马克思的这段论述,指出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③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④错误。
5.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的依据是( )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②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性问题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A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的依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性问题,①②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之前,③排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错误。
6.马克思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意指俄国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的发达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马克思的这一论断( )
①阐明经济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②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③为探索中国式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启示
④表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C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必然性,①不合题意。材料“把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反映了俄国革命对马克思的影响,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②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俄国的革命道路和当时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不同的,从中可以得出马克思的论断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理论启示,③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俄国革命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没有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④排除。
7.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在后来的《资本论》等著作中又阐明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些著作中阐述的理论学说(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②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作了系统的规划
③使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跨越
④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B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在后来的《资本论》等著作中又阐明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些著作中阐述的理论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①④符合题意。这些著作中阐述的理论学说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历史根本问题,并没有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作出了系统的规划,②错误。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使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跨越”的说法夸大了这些著作中阐述的理论学说的作用,③错误。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从历史中引出对现实的分析,在现实中展开对未来的设想。这一思想( )
①深刻而正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④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十四个坚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②③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深刻而正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十个明确”,④错误。
9.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岁月中艰辛地探索,证实了一个结论( )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④辛亥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C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错误。辛亥革命证实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使命,②③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不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④错误。
10.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已经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本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④这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D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①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③④正确。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40多年来,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文化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制度安排——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①符合题意。我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排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符合题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对应的是发展道路,④排除。
1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以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参与的高水平社会化大生产为路径,以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材料中( )
①对“无产阶级的运动”的描述,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深层次原因
②对“目的”的描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无产阶级最终奋斗目标
③对“基本特征”的描述,说明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④对“路径”的描述,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B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体现无产阶级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深层次原因,①符合题意。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说明社会主义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②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说明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没有体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③排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以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参与的高水平社会化大生产为路径,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符合题意。
13.中国共产党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一以贯之的持续探索。对这个探索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美好构想和正确理论,为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路线图”
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我国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前提保障
③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更加明晰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D 科学社会主义的美好构想和正确理论,无法为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具体的“路线图”,应该是提供指导,①错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我国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政治前提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更加明晰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②④正确。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国还没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③错误。
14.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肩负着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重任。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需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这说明( )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开放所塑造的精神是我国人民伟大梦想精神
④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和领导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B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说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所塑造的精神是我国人民伟大梦想精神的生动体现,②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领导者,而不是创造者,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①④错误。
15.解放前,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依其血缘关系、生产资料占有和在生产中的地位,分为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黑彝是统治等级,其余三个是被统治等级。奴隶主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对他们任意驱使、凌辱、摧残、屠杀和买卖。面对奴隶主的残酷录剥削和压迫,奴隶们一直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仅获得归自己支配的少量的劳动产品
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退步
④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C 奴隶主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对他们任意驱使、凌辱、摧残、屠杀和买卖,可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①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②观点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③观点错误。奴隶主是统治阶级,奴隶是被统治阶级,它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④正确。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共产党宣言》是真理之光。《共产党宣言》中提道:“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 )
①有历史局限性,没有看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
②能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批判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③只有社会理论,没有付诸实践,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
④揭示了无产阶级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6.B 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但是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有历史局限性,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更看不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①入选。“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表明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批判了现实社会,具有历史进步性,②入选。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了大量社会实践,但这些实践最终都失败了,③错误。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④错误。
17.近代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谷底。无数仁人志士,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
①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
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无产阶级未能登上历史舞台
④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D 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经济已经被强行纳入世界经济体系;而且该选项不是设问的原因,①排除。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了把中国变成它们的附庸而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中国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②④正确。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该选项的说法与事实不符,③错误。
18.某班同学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同学们了解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过程,讨论了“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以下说法能说明此观点合理性的有( )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生产资料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剥削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C 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①④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②错误。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③说法不全面。
19.2022年7月,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出版发行( )
①有利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②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
③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④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A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可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出版发行有利于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①符合题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出版发行,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②符合题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③不符合题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④不符合题意。
20.中国工人阶级是随着外资企业、官办资本和民族工业的建立而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到五四运动前后,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但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本家三重压迫剥削。在此背景下( )
①无产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③工人阶级的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
④中国工人阶级必将成为凝聚革命力量新的政治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D 在此背景下,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而不是无产阶级,①错误。在此背景下,建立工人阶级而非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具有了现实可能性,②不选。产业工人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身受三重压迫,这使得工人阶级必将成为凝聚革命力量新的政治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④当选。
21.《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③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有组织地斗争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B “共产党人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说明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的进行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①③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②④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
22.史书记载某一历史时期,“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
①存在封建制生产关系
②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农民
③私有制刚刚确立,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④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B “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意思是关东富人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圈占良田,役使贫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的大意是他们或者租赁地主豪绅的土地进行耕种,以收获量十分之五为地租,因此特别贫困,常常穿破烂的衣裳,吃猪狗吃的食物。可见,这描述的是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①④正确。封建制生产关系中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非完全占有土地,农民也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②错误。私有制确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铁制农具广泛使用是封建制生产力的特点,材料也不涉及,③排除。
23.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沿着这条“必由之路”,我们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让改革开放的大潮在神州大地奏响激扬乐章。这充分说明( )
①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上一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