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

专题训练15: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时间:2023-03-01 23:45:36   作者:甘霖   来源:   阅读:79   评论:0
内容摘要:专题训练15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入下面括号中。)1.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减碳行动方案牵动全球目光。“十四五”规划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是中国向世界释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这表明()①正确的思维能如...

专题训练15  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入下面括号中。)

1.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减碳行动方案牵动全球目光。“十四五”规划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是中国向世界释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这表明(   )

①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源于实践的思维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③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概括

④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文学艺术创作是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的是形象思维,也叫艺术思维。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指出:真正的艺术产生的原因是那些表达日积月累的感情的内心要求。只有传达出人们没有体验过的新的感情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

A.运行方式的推导性

B.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C.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D.基本单元的概念性

3.下图中的三位同学在讨论学习逻辑的重要意义。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专题训练15: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图1 

①甲同学所说的“逻辑”特指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

②乙同学所说的第二个“逻辑”与规律同义,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③丙同学所说的第二个“逻辑”指狭义的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结构

④三位同学所持观点共同之处在于都肯定了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把心中充满的国破家亡的愁苦比作春天绵延东流的江水,将其化为具体鲜明的形象。这表明形象思维具有(   )

A.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B.基本单元的形象性

C.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D.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5.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历经100年的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又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这一论断(   )

①合乎排中律的思维要求,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②合乎同一律的思维要求,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③合乎矛盾律的思维要求,是具有对立性的思维

④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6.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以下各项对二十大的主题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①“自信自强”说明思维的能动性把人们的预期目标变成客观现实的存在

②“守正创新”表明科学思维坚持从实际出发,但不盲目相信书本的结论

③“踔厉奋发”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客观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

④“勇毅前行”意味着在科学思维方法的助力下,青年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我国地域广阔,老年人口基数大,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在疫情出现的前几年,我国一直坚持“动态清零”。“动态清零”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疫情发展态势、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这既能减少疫情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   )

①具有预见性是科学思维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②抽象思维比形象思维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③科学思维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

④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是科学思维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概念正确是进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下列对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专题训练15: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图2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只是经马行过,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对两个“水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两个语句中表达的是同一概念

B.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是不同概念

C.二者从外延上看应属于全同关系

D.二者从外延上看应属于交叉关系

10.“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与“商品是劳动产品”,“儿童是18岁以下的任何人”与“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以上两组语词对比,对我们准确定义的逻辑规则启示是(   )

①定义不能用比喻,应当准确揭示被定义项的本质属性

②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应该揭示被定义项是什么

③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要全同

④定义项不能包含被定义项,避免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随着我国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儿童经济成为更为活跃的消费力量。有人认为:“儿童经济既有衣食住行的现实考量,又有精神滋养的渴求理想。”该判断(   )

①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②组成的两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因此这个判断是真的

③是人们对实践的切身体会,因此可以断定为真判断

④属于简单判断中的特称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某活动的情况。甲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小张没有参加,那么小李也没有参加;丙说:小李参加了;丁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参加。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知(   )

A.甲说的不正确,小张没参加

B.乙说的不正确,小张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小张没参加

D.丁说的不正确,小张参加了

13.数据是实现人行动目的的工具,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是对未来进行高精度预测的手段。依靠大数据进行高精度预测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但是人类在活动中,不能过度依赖大数据,也不能因大数据的运用而弱化人际的沟通和交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现人行动目的的工具”与“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同的周延性

B.大数据能对未来进行高精度预测,在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C.如果过度依赖大数据,会弱化人际的沟通和交流,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D.“依靠大数据”和“依赖大数据”矛盾是客观的、必然的、无法解决的

14.下列四个推理中,结论能必然得出的有(   )

专题训练15: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图3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在司法审判中,所谓肯定性误判是指把无罪者判为有罪,否定性误判是指把有罪者判为无罪。肯定性误判就是所谓的错判,否定性误判就是所谓的错放。而司法公正的根本原则是不放过一个罪犯,但也不冤枉一个没有犯罪的人。某法学家认为,在各个法院的否定性误判率基本相同时,衡量一个法院在办案中对司法公正的原则贯彻得是否足够好,就看它的肯定性误判率是否足够低。该法学家采用的推论方式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16.一般来说,疫苗研发要经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分为I至Ⅲ期,I期受试者数量较少,约在百例左右,II期受试者在几百到上千例,Ⅲ期受试者数量最为庞大,耗时最久,要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等对照设计,在近万人群中全面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疫苗上市后,还要继续对安全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等进行研究。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说,这是因为(   )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具有或然性,须进行多期临床试验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是错的,需反复试验来纠正

③类比推理的根据越多结论越可靠,疫苗要持续研究

④只有对全部个体实验验证,才能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使用价值看作美;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美。

美的日常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满足生理需要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如将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酒”,吃饱喝足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美极了”的赞语,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美”的汉宇词源含义之一是羊大为美。日常生活中对美的用法,显然是对其古代含义的一种沿袭,即把美等同于甘,指的是感官的快适。二是用于伦理评价,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义”的传统观念。

材料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1)结合材料一,从思维的角度上讲,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木材商、画家“各美其美”说明了什么?人们对“美的日常含义”的思考,是怎样体现思维的共同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说明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觉醒年代》有许多经典语录:上天既然创造了人,就应该给他们一条活路。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如果爱国没有立场,我们根本就没有理由打倒袁世凯。只有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

1)请从材料中找出两个不同类型复合判断的语句,并说明该类判断的类型。

2)请将“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进行换质推理,同时说出换质推理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则。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8月3日,中共中央台办发言人受权就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发表谈话,指出:“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大肆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甘当外部反华势力马前卒,处心积虑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其“台独”分裂言行公然挑衅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公然挑衅国家法律尊严,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国家追究“台独”顽固分子刑事责任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下:

★宪法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反分裂国家法、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刑法明确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以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与外国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上述罪行的,依法从重处罚。

 

1)凡是以身试法的“台独”顽固分子,我们将采取刑事惩处措施,依法严惩不贷,依法终身追责。结合材料并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该观点推理结构是否正确。

2)结合材料并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行径。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针对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十四五”规划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向世界释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这表明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①④符合题意。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②说法错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概括,③说法错误。

2.【答案】C

【解析】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材料中“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形象思维的特征是思维表达的情感性,C符合题意。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A、B、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乙同学所说的第二个“逻辑”指的是客观规律,②符合题意。三位同学所持观点共同之处在于都认识到了思维方法的重要性,④符合题意。甲同学所说的“逻辑”特指逻辑学或逻辑知识,①说法错误。丙同学所说的第二个“逻辑”指的是规律与规则,③说法错误。

4.【答案】A

【解析】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词人把心中充满的国破家亡的愁恨比作春天绵延东流的江水,将其化为具体鲜明的形象。体现了词人思维表达的情感性,A符合题意。基本单元的形象性属于形象思维的特征内容,但材料强调作者的情感表达,未涉及基本单元的形象性,B不符合题意。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运行方式的想象性,D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A是A”,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保持了自身同一性,②符合题意。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④符合题意。矛盾律是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①说法错误。矛盾律是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③说法错误。

6.【答案】D

【解析】“守正创新”表明科学思维坚持从实际出发,但不盲目相信书本的结论,②符合题意。“勇毅前行”意味着在科学思维方法的助力下,青年能更好地服务社会,④符合题意。思维具有能动性,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把人们的预期目标变成客观现实的存在,①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③说法错误。

7.【答案】D

【解析】“动态清零”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疫情发展态势、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作用重大,说明科学思维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是科学思维的必然要求,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的预见性,也没有体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不同作用,①②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唯心主义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唯心主义的外延,属于矛盾关系,③符合题意。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居民收入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居民收入的外延。居民收入的来源包括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故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属于反对关系,④符合题意。抗疫志愿者和最美逆行者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是交叉关系,不是全同关系,①说法错误。模范党员和优秀干部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是交叉关系,不是属种关系,②说法错误。

9.【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两个“水平”表达的是不同概念,B符合题意。“只是经马行过,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中的“水平”是指古代测定水平面的器具,“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中的“水平”是指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因此两个“水平”表达的是不同概念,A说法错误。两个“水平”表达的是不同概念,在外延关系上属于不相容关系,C、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它没有直接、准确的揭示“儿童”的本质属性,这启示我们定义不能用比喻,应当准确揭示被定义项的本质属性,①符合题意。“商品是劳动产品”,其中商品是被定义项,劳动产品是定义项,商品的外延比劳动产品的外延小,这启示我们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要全同,③符合题意。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句式或负概念,该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中两组语词均不涉及用否定语句来下定义,②不符合题意。题中两组语词均不涉及同语反复、循环定义,④不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儿童经济既有衣食住行的现实考量,又有精神滋养的渴求理想。”该判断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由于组成的两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因此这个判断是真的,①②符合题意。人们对实践的切身体会不一定是真判断,③说法错误。题干中的这一判断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而不是简单判断中的特称判断,④说法错误。

12.【答案】D

【解析】题干中甲和丁的说法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则根据“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可知:乙和丙的说法都正确,说明小李参加了。乙说:如果小张没有参加,那么小李也没有参加,说明“小张参加”是“小李参加的”充分必要条件,推出“只有小张参加了,小李才参加,”而丙说“小李参加了”,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小张参加了班级活动,故丁的说法不正确,D符合题意。由以上D项分析可知丁说的不正确,小张参加了,A、B、C不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根据语句中的关键词“如果……就……”,可知“如果过度依赖大数据,会弱化人际的沟通和交流”,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符合题意。数据是实现人行动目的的工具,大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实现人行动目的的工具”与“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都是不周延的,而不是具有不同的周延性,A说法错误。大数据能对未来进行高精度预测,在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材料主要强调人类在活动中,不能过度依赖大数据,也不能因大数据的运用而弱化人际的沟通和交流,B说法错误。“依靠大数据”和“依赖大数据”的矛盾是客观的、必然的,矛盾不可以消灭,但是矛盾是可以解决的,D说法错误。

14.【答案】B

【解析】“小王只有加强锻炼,才能有健康的体魄”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小王没有加强锻炼,采用了否定前件的推理方式,此时必然能得出小王不可能有健康体魄的结论,①符合题意。“小王有健康的体魄,所以小王加强锻炼了”,采用了肯定后件的方式,此时必然能得出小王加强锻炼的结论,④符合题意。“小王加强锻炼,所以有健康的体魄”,采用了肯定前件的推理方式,但是这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推理中是错误的推理方式,小王加强锻炼,可能有健康体魄,也有可能没有健康体魄,并不能必然得出结论,②说法错误。“小王没有健康的体魄,所以小王没有加强锻炼”,采用了否定后件的推理方式,这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推理中是错误的推理方式,小王没有健康的体魄,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加强锻炼,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③不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求异法的特点是同中求异。该法学家认为,在各个法院的否定性误判率基本相同时,就看它的肯定性误判率的高低,采用的推论方式是求异法,B符合题意。求同法强调的是异中求同,A不符合题意。共变法的特点是求量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剩余法强调从余果求余因,D不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在疫苗上市后,还要继续对安全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等进行研究,因为不完全归纳推理具有或然性,需要进行多期临床试验,类比推理作为或然推理,类比推理的根据越多结论越可靠,疫苗要持续研究,①③符合题意。不完全推理是或然推理,结论不可靠,但不一定是错的,②排除。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需要两个条件:一,断定个别对象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也不能遗漏,但是对于不完全归纳推理,要提高可靠性,我们需要寻找因果关系,④说法错误。

17.【答案】1)说明了:材料一说明了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都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特征:①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所获得的美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美的现象,揭示事物美的本质,实现对“美的日常含义”的认识。②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美的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美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美的事物的共同本质,揭示出“美的日常含义”。③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美的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对客观实际的“美的日常含义”的认识,并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对美的追求。

2)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和科学的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②思维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解析】1)本题以“美的含义”为背景材料,属于体现说明类主观题。审材料,链接教材知识,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木材商、画家“各美其美”→可联系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有效信息②:美的日常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体现了对美的本质的揭示→可联系思维的间接性特征。有效信息③:一是用于满足生理需要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这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有效信息④:二是用于伦理评价,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义”的传统观念→可联系思维具有能动性。

2)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为背景材料,属于说明类主观题。审材料,链接教材知识,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有效信息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体现思维反作用于实践。

18.【答案】1)①如果爱国没有立场,我们根本就没有理由打倒袁世凯。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②只有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2)原句: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

换质推理:中国人的全部生活不是一种非情感的生活。

一般规则: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③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

【解析】1)本题以“《觉醒年代》中的许多经典语录”为背景材料,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审材料,链接教材知识,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如果爱国没有立场,我们根本就没有理由打倒袁世凯→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效信息②:只有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2)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审材料,链接教材知识,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可联系换质推理知识,换后变成:中国人的全部生活不是一种非情感的生活。有效信息:②:换质推理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则→可联系换质推理的三个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

19.【答案】1)① 中共中央台办发言人指出:“台独”分裂言行公然挑衅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公然挑衅国家法律尊严,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②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以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与外国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上述罪行的,依法从重处罚。③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凡是以身试法的‘台独’顽固分子,我们将采取刑事惩处措施,依法严惩不贷,依法终身追责”符合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的有效推理结构,该推理的前提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因此该观点推理结构正确。

2)①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宪法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我国的主权问题,祖国统一一定要实现。②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台湾问题,关乎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和人民的福祉,“台独”行为严重损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③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台湾是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必须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行径。

【解析】1)本题以“台独”分裂活动为背景材料,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审材料,链接教材知识,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凡是以身试法的“台独”顽固分子,我们将采取刑事惩处措施,依法严惩不贷,依法终身追责→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有效信息②: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大肆进行“台独”分裂活动,并未充分尽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义务→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有效信息③:采取刑事惩处措施,依法严惩不贷,依法终身追责→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总结得出:符合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结构,因此该观点推理结构是正确的。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审材料,链接教材知识,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大肆进行“台独”分裂活动→可联系用国家主权的相关知识说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我国的主权问题。有效信息②: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可联系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有效信息③:宪法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可联系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台湾是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必须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


标签:法律  科学  生活  选择  专题  
相关评论
站长QQ:785526108    站长电话:15605432982    微信:ganlinzhiguan88  鲁ICP备2021026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