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时间:2022-05-13 16:00:16   作者:甘霖   来源:   阅读:124   评论:0
内容摘要:“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设计章节必修3第7课第1框授课时间2022年5月18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 活动探究法教材分析宏观分析:本框题处于高中政治必修三的第三单元,必修三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政治素养与法治素养;......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设计

章节

必修3第7课第1框

授课时间

20225月18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  活动探究法

教材

分析

宏观分析:本框题处于高中政治必修三的第三单元,必修三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政治素养与法治素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方式;因此本单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环节,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中观分析:本框题处于第三单元的第七课,第三单元共三课内容,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讲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讲述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则讲述了全民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通过三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明确在总目标统领下的重点任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因此本框体所在的第七课是第三单元的逻辑起点,起到了理论奠基的重要作用。微观分析:本框题是第七课的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简要回顾了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阐述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从而增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我国法治建设的认同感,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所授学生为高一下的学生,学生在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中学习了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和善用法律的内容,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中学习了基本的法律知识。还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中学习了追求民主价值和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容。再加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上网和社会宣传中都有接触一定的法律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生经过高一上的锻炼,探究能力、辨析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所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议题式教学法,并设计一些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锻炼中增强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于法治中国建设天然地具有情感上的认同感,但缺乏深层次的理性认同,需要不断深入的学习,加深理解和认同感。

育人

目标

1.政治认同: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

2.法治意识:生活中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

 

难点 法的本质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题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第三单元知识框架并对第七课所学知识进行点拨,从而进行导入:第三单元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主题,设置了“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搞清楚的一个总议题“回顾法律发展历史,展示法治建设成就”

【学生活动】观看知识框架图,构建知识逻辑体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构建第三单元的整体知识框架图,为后续的知识同化过程打下基础,并导入新课。

 

 

新课教

我国法律发展历史

分议题一:探寻—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的发展历史?

 1.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活动】展现《法治中国》片段视频

【学生学生】观看视频:感受“法”的由来以及所代表的意义,领略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教师活动】总结法律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发展: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2.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教师活动】播放《法治中国》关于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片段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自主梳理中国法治发展历程

【教师活动】总结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但最终归于失败。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1法治与人治的比较——法治:“法的统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2:法治与法制的比较——法治: ①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②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③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治的基本精神。法制:①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强调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②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③有法可依是法制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让学生领悟我国法律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再通过教师的拓展讲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人治与法治,法治与法制之间的区别,从而理解和认同我国法治建设,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分议题二:领悟—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1.法的类型、产生、本质和决定因素

【教师活动】展现《汉谟拉比法典》《唐律疏议》《法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图片和文字材料。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思考:(1)法的历史类型有哪些?(2)为什么会产生不同历史类型的律法,想一想法的决定因素是什么?(3)法的本质是什么?

【教师活动】总结讲解:(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我国当代的法的类型是社会主义法。(2)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一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就本质而言,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2.法的内涵

【教师活动】展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职业规范等内容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既然社会规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职责,那法律和社会规范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教师活动】归纳讲解法的内涵:法是维系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法的职能

【学生活动】观看教材,自主归纳法所具有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教师活动】拓展补充:法所具有的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中。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相统一的。

【学生活动】及时演练:观看材料,判断法的职能

案例一:1992年3月,被告人吴某与前来北京采访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新闻的香港《快报》记者梁慧珉相识。为获取利益,吴某将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送审稿(绝密级)私自复印一份并非法提供给梁某。10月5日,香港《快报》全文刊登了这个“报告”。被抓后吴某犯为境外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案例二: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丈夫隐瞒实情与妻子一起办理了离婚登记,8月23日,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被告南汇区民政局核发离婚证的具体行政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容,通过通过及时演练环节,加深学生对于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这一易混知识的辨析,在此过程中树立学生科学精神

 

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分议题三:梳理—如何看待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

1.一国法治的决定因素和中国人民的法治实践

【教师活动】播放我国法治道路探索的视频

【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和教材思考:我国为什么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师活动】总结讲解:一国法治的决定因素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教师活动】播放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视频

【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和教材思考: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师活动】总结讲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益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力、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实行审判权、检擦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方面: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法治建设在路上

【学生活动】观看《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思考并讨论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时代,我们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结合《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内容,总结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正在进行一场什么伟大实践?

【教师活动】总结点拨: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展现文字与视频材料,学生观看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最后再由教师点拨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材料和学习活动中内化知识,掌握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感悟我国法治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认同和和践行生活中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的要求,树立法治意识这一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小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知识点,并由学生自主画出本课的知识框架图

作业布

完成本框体对应的达标检测,自主下去搜索和归纳我国法律体系由哪些法律组成

板书设

7.1_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图1 

教学反

所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逻辑严密,知识讲解透彻

所失:视频运用较多,时间把控不当

所改:剪辑和整合视频,提升课堂效率

该文章所属专题:教学设计

相关评论
站长QQ:785526108    站长电话:15605432982    微信:ganlinzhiguan88  鲁ICP备2021026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