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政治时政热点解读: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1-29 23:02:10   作者:甘霖   来源:   阅读:75   评论:0
内容摘要: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热点直击】 2022年12月7日《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指出,中美欧形成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三极格局。2021年,从规模看,美国数字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规模达15.3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规模为7.1万亿美元。从占比看,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

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热点直击】

2022127日《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指出,中美欧形成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三极格局。2021年,从规模看,美国数字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规模达15.3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规模为7.1万亿美元。从占比看,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过65%。从增速看,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高速增长,挪威数字经济同比增长34.4%,位居全球第一。

此外,白皮书还指出,数字经济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2021年,测算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8.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6%,占GDP比重为45.0%。产业数字化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5%,其中,第三产业数字化引领行业转型发展,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8.6%、24.3%和45.3%。

20227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

《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我国已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字经济战略体系。基于数据采集、标注、分析、存储等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链的数据资源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 通信等新兴技术,涌现出一大批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兴产业。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制造与管理的数字工厂,社交、电商的数字平台,智能车、智能家电、无人驾驶等数字商品,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开拓了经济发展新空间。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党中央强调要建设数字经济,迎接数字时代。当前,为了实现我国从数字大国向数字强国转型升级,我们应当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治时政热点解读: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图1 

政治时政热点解读: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图2 

二、【何为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 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在技术层面, 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数字经济是信息经济的另一种称谓。旨在突出支撑信息经济的信息技术二进制的数字特征。是一种互联网经济。正如美国复合技术联盟主席D.塔帕斯科特1995年出版的《数字经济——联网智力时代的承诺和风险》一书所说明的那样,信息技术的数字革命,使数字经济成了基于人类智力联网的新经济。199841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以《浮现中的数字经济》命名的第一份研究报告,着重分析信息这一核心资源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嗣后,这样的研究报告又按年连续出了多本。这些报告均以分析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有关信息经济的发展为内容。数字经济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接受。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同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分不开的,也是同传统经济的逐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分不开的。

关于数字经济的通俗说法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其中,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传统的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但是不能简单地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虚拟经济之间画上等号,互联网经济、虚拟经济只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

 

三、【中国数字经济现状】

政治时政热点解读: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图3 

1.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珠穆朗玛峰连绵起伏的雪山中,耸立着的5G基站将5G信号送上世界之巅,不仅打通了生命信号,而且刷新了全球通信技术的新高度。

近年来,我国5G基站建设如火如荼,5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210.2万个。

当前,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跃。我国5G网络建设全球领先,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规模化应用进入关键期,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数字消费新业态层出不穷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4.4%

与此同时,互联网+”深度融入教育、养老、扶贫等多个领域。电子商务、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到527万亿元,以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为代表的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消费方式。

3.赋能千行百业成效显著

今年9月,2022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二届智博会在浙江宁波举行,一批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及数字化改革的最新成果集中发布,尽显数字经济魅力。

4问题所在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大会主办方专门组织了一场关于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研讨会,来自国内外数字专家汇聚一堂,广泛发表和交换意见,最终达成很多共识,一致认为当前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存在最主要问题是产业门类很齐全,但是核心环节缺失。对此,专家们纷纷认为,国家必须加大对数字领域研发的投入,加大国家实验室及其前沿项目的研发与投入力度,用一系列的政策红利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高精尖人才充实到顶级研发领域,切实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与此同时,加快行业集中整合力度,争取尽快形成以核心技术为支撑,数字经济产业链齐全且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局面。除此之外,大家一致认为企业市场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创维集团、联想集团、戴尔科技集团、深圳大疆等企业集团领军人物都认为,必须从产业政策等层面对企业研发与创新给予规范、支持和引导,切实解决这一难题。

四、【知识链接】

【经济生活】

一、生产和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什么才能消费什么)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通过什么方式消费,即怎样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层次,即消费得怎么样)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通过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产品物美价廉;改进产品性能等方法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

【提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如调整投资方向、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就业、提高素质)

【提示】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但不能说消费决定生产。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实行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要素:劳动(非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资本(投资所得、私营和外资企业主的税后收入)、技术(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的收入)、土地(如出租土地、房屋的租金)、知识(知识产权、版权的转让、作家稿酬)、管理(企业管理者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如年薪)、信息(提供价格、供求等信息获得的收入,如中介)、数据(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行为产生的时间、地点、数量等信息具有分析价值,并被运用于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而获得的收入)

2)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体现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拓宽投资市场,增加居民收入,缓解社会融资难现状。

【提示】按劳分配不一定会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容易导致收入差距拉大,但不能说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它有利于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既体现效率又体现公平。

)所获得的收入。

2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

1)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对数据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能激发人们开发和利用数据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有利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4)有利于拓展人们的收入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

1.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3.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4.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5.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6.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政治生活】

政府性质、职能

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2.政府的基本职能:管理和服务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国安民、打击敌人)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市场监管)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文化知识、科教文卫事业)

加强社会建设(公共设施、就业保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保)

3.政府的转型: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5.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工作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思想;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使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生活与哲学】

唯物辩证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五、【考向预测】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数字经济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12分)

坚持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引领,带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智能化产品的供给,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

展。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数字经济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有利于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

有利于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数字产业化水平,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数据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

有利于创新数字消费模式,扩大内需,优化消费结构,激发消费潜能,发挥数字消费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家应如何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党要坚持科学执政,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政府积极促进社会发展,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经济建设。

全国人大完善数字经济的法律法规,为数字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激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活力的。

(①加强政治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数字经济造福人民,让互联网成果惠及人民。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执政,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5运用主次矛盾的知识,说明怎样破解中国数字经济面临的问题。

【答案】事物发展中,不同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必须善于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核心环节缺失,这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必须举国家之力,从制度、政策层面,加大财力投入和人才吸引力,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瓶颈,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次要矛盾影响事物的发展,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企业市场能力强,研发能力弱,这是数字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的问题,必须从产业改策等层面切实解决问题。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不能忽视,否则会互相掣肘,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相关评论
站长QQ:785526108    站长电话:15605432982    微信:ganlinzhiguan88  鲁ICP备2021026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