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示(第1集)

时间:2022-02-20 18:26:51   作者:网钛CMS   来源:   阅读:170   评论:0
内容摘要://编者按2021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走过了20年,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视野来思考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回首课程改革求索奋进之路,意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改革的未来,以更加昂扬的步伐迈入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新征程。以“基础教育国际论坛暨深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
//
编者按


2021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走过了20年,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视野来思考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

回首课程改革求索奋进之路,意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改革的未来,以更加昂扬的步伐迈入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新征程。


以“基础教育国际论坛暨深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为主题的第62期“深圳教育论坛”已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上44位深圳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讨论与分享了20年来深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典型经验。


我们将陆续推出专家讲座视频,展示分享20年来深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成果。



袁卫星    深圳市新安中学

拓展生命“长宽高”
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20年实践探索

1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袁卫星分享《拓展生命“长宽高”——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20年实践探索》。



他从“生命教育”延展开去,回顾了“生命教育”从生词到热词,再到课程形成的发展过程。他所带领的团队,直面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在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长达20年的实践探索。


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所收获。第一阶段,2001年到2010年,用十年时间推动生命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开展。多维度探讨、多渠道实施课程校本化,如编撰《生命课》系列丛书,并在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会上交流经验,发动身边力量把“生命教育”通过学科渗透、主题教育、班团队活动等途径扩大影响力。


第二个阶段,2010年到2015年,通过5年时间区域性地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实验,组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委会等。

第三个阶段,2015年到2020年,成立了生命教育研究所,研发了《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出版了全学段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教育实验用书,从小学一年级贯穿到高中三年级。


同时借助2015年在成都举行的全国新教育年会,遴选确立了首批160所实验学校作为基地校,开展区域性的专设课程为主导的生命教育课程实





曾宇宁    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

“六习·六感”:小学习性教育
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

坪山区中山小学曾宇宁分享《 “六习·六感”:小学习性教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据介绍,该育人模式经过14年的实践,受益师生达10万余人,以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和坪山区中心小学为主阵地,以广西田东县、广东兴宁罗岗为基地,以江苏南京中山小学、贵州金沙县沙土一小等全国各地106所学校为共同体,逐步推广复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习性教育倡导“顺天性之真,育人性之善,明德性之美”。


坚持学生综合素质是长期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下积习而成的理念,通过创设显明可感知环境,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围绕“积什么习、如何积习成性”,创造性构建“六习”(即习体、习志、习礼、习文、习艺、习慧)课程体系,以“六感”(即视、听、嗅、味、触、思)策略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三层六维”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王小洪    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学校

2014无边界学习
2021重构育人机制

3

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赤湾学校王小洪分享《2014无边界学习,2021重构育人机制》。



据介绍,“无边界学习”是以培养人的必备素养为目标,突破固有的边框束缚,建立适应未来教育的新边界,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为基础,创设适应人对未来学习的需求,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构建教育资源大平台。


为推动“无边界学习”的落地,该校做了以下工作:改变传统工作机制,更新教师思维方式与观念,改革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突破校园空间、学习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性,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无边界学习学校教育系统,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无边界学习的场域,达成“教无界、学无界、思无界、行无界、意无界”的境界。







编辑:王国行
审核:蔡金花、王美南、李贤、闻佳鑫、胡敏、白皛

相关评论
站长QQ:785526108    站长电话:15605432982    微信:ganlinzhiguan88  鲁ICP备2021026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