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治

精品解析: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时间:2022-02-22 17:18:54   作者:网钛CMS   来源:   阅读:73   评论:0
内容摘要:高一思想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高一思想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之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中国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最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

①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②认清了革命的目的和对象并团结真正的朋友、打击真正的敌人

③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④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中国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最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认清了革命的目的和对象并团结真正的朋友、打击真正的敌人,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②③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说法错误。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2. 漫画《无处扎根》蕴含的道理是(   )

精品解析: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图1

A. 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 B. 党的干部要主动查找、勇于改正错误

C. 党面临着能力不足、脱离群众的危险 D. 自我革命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漫画《无处扎根》反映了腐败现象在党的各种条例、规矩、党纲党纪面前无处落脚,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A符合题意。

B:漫画《无处扎根》强调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取得了巨大成果,不是强调党的干部要主动查找、勇于改正错误,B与题意不符。

C:漫画《无处扎根》反映了腐败现象在党的各种条例、规矩、党纲党纪面前无处落脚,不是说明党面临着能力不足、脱离群众的危险,C与题意不符。

D:自我革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但不是唯一条件,D说法。

故本题选A

3. 人大代表生活中扎根基层、深入调研,会场里认真审议、建言献策。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份份沉甸甸的议案,一次次坦诚的建言,凸显人大代表心系人民、尽心尽责的使命担当。这表明人大代表(   )

①享有审议权、提案权②来自人民,肩负人民重托

③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④帮助所在地方政府推进工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人大代表生活中扎根基层、深入调研,会场里认真审议、建言献策。心系人民、尽心尽责的使命担当。这表明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提案权,也说明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来自人民,肩负人民重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①②符合题意。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不是人大代表。与题意不符。

:材料并没有体现人大代表协助所在地方政府推进工作。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4. 2021年5月13日,山东省会经济圈城市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在济南召开。各政协主席纷纷提出,要发挥政协优势作用,积极参与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活动、重点工程,为推动互利合作、友好发展尽职尽责、献计出力。这表明人民政协(   )

①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积极建言献策

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进行民主决策

③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精品解析: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图2详解】①④要发挥政协优势作用,积极参与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活动、重点工程,为推动互利合作、友好发展尽职尽责、献计出力。这表明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积极建言献策,也说明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符合题意。

:人民政协不是国家决策机关,不能进行民主决策。可以参与决策。排除。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机构,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排除。

故本题选B

5.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但我们还不能停步,接下来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长征!”这体现了(   )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可以充分行使自治权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但我们还不能停步,接下来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长征!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也说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①③符合题意。

:民族自治机关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并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可以充分行使自治权。说法错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不是确立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6. 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不断健全社区协商议事制度,在推进“参与型”社区治理模式实践中,创新建立“拉家常”议事会工作机制,成功激发了居民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潜能,有力推动了社区治理向精细化、系统化发展。这一“拉家常”议事会工作机制(   )

①是基层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行之有效的方式

②有利于保障居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政治权利

③有得于基层街道办走群众路线,维护居民利益

④可调动社区居民直接管理基层事务精品解析: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图3积极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④:“拉家常”议事会工作机制,成功激发了居民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潜能,有力推动了社区治理向精细化、系统化发展。这一“拉家常”议事会工作机制是基层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行之有效的方式,可调动社区居民直接管理基层事务的积极性,故①④入选。

②:“拉家常”议事会工作机制有利于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而不是保障居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政治权利,故②不选。

③:“拉家常”议事会工作机制是基层自治的有限形式,而街道办属于国家机关,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B。

7. 所谓良法,就是捍卫人们的权利和自由,防止暴政,制裁犯罪,维护正义的法律。与之相对应的是恶法,恶法就是维护独裁专制、维护暴政、侵害人权、肆意剥夺人们的自由、损害正义的法律。下列关于良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良法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效力 ②良法能得到社会中所有人的认同 

③良法应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④良法不必靠强制力保障发挥效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③: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①③符合题意。

②:良法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但并不意味着良法能得到社会中所有人的认同,因为法律只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②表述错误。

④:任何法律的运行都需要借助国家强制力,良法也不例外,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精品解析: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图4

8. 3年来,在新疆,一支6万余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穿梭于大街小巷,行走在田间地头,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平安新疆、法治新疆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人民调解员(   )

①熟悉社情民意,更好地参与基层决策

②制定纠纷解决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③把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④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调解员队伍穿梭于大街小巷,行走在田间地头,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平安新疆、法治新疆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这表明人民调解员把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③④符合题意。

:人民调解员是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材料没有体现基层决策。与题意不符。

:人民调解员不能制定纠纷解决机制。排除。

故本题选D

9.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一一好比污染了水源。”在法治中国建设中,避免“水源”被污染就要(    )

①保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②坚持文明执法,杜绝暗箱操作

③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④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推动罪行设定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一一好比污染了水源,从反面强调了司法公正,司法独立,体现了在法治中国建设中,避免“水源”被污染就要保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就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了审判的公正性,而不是反映坚持文明执法,“杜绝暗箱操作”说法也有过于绝对化之嫌,②排除。

④:应该罪行法定而不是罪行设定,或者应该是刑罚设定而不是罪行设定,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立足我国国情,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这表明(   )

①源于时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能反映时代任务、把握时代脉搏

③真正的哲学对时代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解决具体实践问题是真正的哲学的历史使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而不是所有源于时代的所有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故说法错误。

:由题意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立足我国国情,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说明真正的哲学能反映时代任务、把握时代脉搏,故符合题意。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这表明真正的哲学对时代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故符合题意。

:真正的哲学的历史使命是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解决具体实践问题。故排除。

故本题选C

11. 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二者都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与题意不符。

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没有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与题意不符。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符合题意。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在观测中取得的进展,新发现了201颗脉冲星。这些脉冲星的发现和观测可以用来探测来自遥远星系的低频引力波,可用于建立脉冲星时间和空间基准还将会成为检验引力理论的绝佳利器。这表明(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超强意识,能直接创造客观事物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在观测中取得的进展,新发现了201颗脉冲星。可用于建立脉冲星时间和空间基准还将会成为检验引力理论的绝佳利器。这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也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④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科学的发展 ,但没有体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意识活动具有间接性,科技人员的意识不能直接创造客观事物,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3. 在漂洗丝绸衣服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白糖,浸泡5-10分钟,能够保持丝绸衣服的光泽;往花瓶里放一些糖,可使鲜花绽放得更为持久,因为植物在开花的时候需要吸收比平时多几倍的糖分;炒过的糖放进纸袋里,可以作吸潮剂;放进冰箱里可作除味剂……白糖的多种用途表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其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合理利用其价值

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白糖的各种价值

③白糖在不同精品解析: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图5状态下具有不同的特性,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其特性

④人们可以根据白糖的不同属性,正确把握其联系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白糖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然而白糖的功效远不止于此,白糖具有多种用途。这表明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其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合理利用其价值,①④符合题意。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错误。

:事物的特性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属性建立新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白糖的特性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

故本题选B

14. 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在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一路鲜花,少不了“拦路虎”和“回头浪”,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启示我们(    )

①面对新形势,要明确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踏上新起点,要坚定理想信念、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地奔向未来

③开拓新境界,要理解社会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书写新篇章,要顺应时代潮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②④: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启示我们踏上新起点,要坚定理想信念、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地奔向未来,同时在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上肯定存在诸多问题,启示我们书写新篇章,要顺应时代潮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②④符合题意。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①说法错误。

③: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不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5. 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下列选项与孙武的话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②相生相克,相辅相成

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④万物有度,过犹不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体现了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万物有度,过犹不及都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强调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强调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党委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参谋部”作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把乡村振兴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党员于部队伍。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和“听党话、感党思、跟党走”宣讲活动。秉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理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结合材料,运用“坚持党的领导”的知识,说明党是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②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③坚持党的组织领导,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更好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④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巩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背景材料。从政治与法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坚持党的领导的知识,说明党是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结合材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党委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参谋部作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可从党的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等角度分析;结合材料——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党员于部队伍,可从加强党的组织领导角度分析;结合材料——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和听党话、感党思、跟党走宣讲活动。可从坚持党的思想领导角度分析,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措施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 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经济生活模块的某单元、某一课、某一个知识的范围角度中找对策,还是其它的知识模块。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2)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因此我们在审设问时一定看清是明确了主体,还是让你自已根据材料明确不同主体。在表述措施时,要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3)找措施。一是联系课本找措施。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不能随意乱想。二是联系材料找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所以对问题要做到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措施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三是落实主体找措施。在答题过程中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四是联系时政找措施。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4)组织答案。明确了答题范围、主体,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所学知识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和组织,出于政治操弄需要和意识形态偏见,利用涉疆、涉藏、涉港、涉疫等各种议题和借口,对中国内外政策和有关立法修法议程横加指责、抹黑、攻击,对中国发展进行歪曲、诋毁、遏制和打压。甚至依据其本国法律对中国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和国家工作人员实施所谓“制裁”。

面对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行径,一方面,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并多次宣布对有关国家的实体和个人实施相应反制措施。另一方面,为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021年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作为一部涉外领域专门立法,反外国制裁法充实和丰富了我国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为依法反制外国歧视性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依据和意义。

【答案】依据: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行使立法权。意义:《反外国制裁法》的制定与通过可以更好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增强安全意识,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国家安全能力;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依法反制外国歧视性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制定为背景材料,从政治与法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依据和意义。解答时,考生应结合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材料信息调动教材知识,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结合材料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考生可从全国人大的地位与职权,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系角度回答其依据;结合材料——面对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行径,为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为依法反制外国歧视性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等信息,考生可从防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角度分析其意义。

【点睛】意义类题型解题技巧

设问方式:意义类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答题格式:(主词)有利于,或有助于(多角度、多层面回答,但有些题目要辩证地分析)

答题要求:一是根据主体析意义。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有意义。二是寻找角度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一是根据主体析意义。三是确定范围析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然而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四是回归教材析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形成有效震慑。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准确掌握涉黑涉恶犯罪新动向,不断加强行业领域监管和专项整治,与反腐“拍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持续提高扫黑除恶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综合保障,强化专业队伍,加强普法宣传,增强人民群众运用法律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和能力,营造全民参与平安创建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良好社会氛围。

1)结合材料,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角度,说明如何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如何增强人民群众运用法律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和能力。

【答案】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扫黑除恶斗争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供根本保证。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动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③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准确掌握涉黑涉恶犯罪新动向,坚决不让任何黑恶势力死灰复燃。

2)①人民群众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②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③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为背景材料,从政治与法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角度,说明如何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结合材料中——不断完善党委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信息,可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角度分析;结合材料中——不断健全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营造全民参与平安创建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良好社会氛围等信息,考生可从持人民主体地位角度分析;结合材料中——准确掌握涉黑涉恶犯罪新动向,不断加强行业领域监管和专项整治,考生可从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角度分析。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2)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如何增强人民群众运用法律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和能力。解答时,考生应结合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材料信息调动教材知识,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结合材料——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可从人民群众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角度分析;结合材料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普法宣传,增强人民群众运用法律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和能力,考生可从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角度分析。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措施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 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经济生活模块的某单元、某一课、某一个知识的范围角度中找对策,还是其它的知识模块。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2)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因此我们在审设问时一定看清是明确了主体,还是让你自已根据材料明确不同主体。在表述措施时,要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3)找措施。一是联系课本找措施。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不能随意乱想。二是联系材料找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所以对问题要做到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措施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三是落实主体找措施。在答题过程中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四是联系时政找措施。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4)组织答案。明确了答题范围、主体,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所学知识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旧村落蕴含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被称为“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应保护和利用好古旧村落,推动其“活”起来,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

某市为推动古旧村落“活”起来,依据当地不同地方古旧村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确定发展思路。坚持不论采取哪种思路,都必须建立在统一规划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实现其长期可持续发展,他们找到了每个村落的独特定位,为每个村庄确定了差异化发展路径,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传承,让乡村景色更美丽、文化更兴盛。

结合材料,说明该市推动古旧村落“活”起来,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答案】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该市在统-规划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依据当地不同地方古旧村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确定发展思路,实现其长期可持续发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该市在推动古旧村落“活”起来的过程中,找到了每个村落的独特定位和差异化发展路径,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传承,让乡村景色更美丽、文化更兴盛。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古旧村落保护为背景材料,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该市推动古旧村落起来,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材料中——某市为推动古旧村落起来,依据当地不同地方古旧村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确定发展思路,具体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材料中——建立在统一规划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材料中——找到了每个村落的独特定位,为每个村庄确定了差异化发展路径,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传承,让乡村景色更美丽、文化更兴盛,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点睛】分析说明类问题

1.题型特点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1 )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第一步: 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注: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 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查中学习教育概括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学史明理,关键在于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刘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把党的百年奋斗延伸向未来。

今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正需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品味“信仰的味道”,传承好“真理的火炬”。

某校拟举办“学史明理”宣讲活动,请你以“品味信仰的味道”为主题撰写一篇宣讲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逻辑清晰;②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③论据充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答案】答案示例:学史明理,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学史明理,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深刻体悟“真理味道”,传承好“真理的火炬”。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把党的百年奋斗延伸向未来。学史明理,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牢牢抓住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重大主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这面伟大的思想旗帜,真正领悟好这门“心经”、掌握好这部“真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背景材料,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论述题,要求考生以品味信仰的味道为主题为该校拟举办的学史明理宣讲活动撰写一篇宣讲提纲。本题知识限定为唯物论知识,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然后结合材料及题干要求作答,考生答案只要能围绕主题,运用术语,逻辑清晰即可。

【点睛】开放性命题答题技巧:

(1) 仔细审题,领会题意和题目指向。即一方面通过阅读理解,吃透题意;另一方面要通过思考推断,弄请题目指向。否则就会答非所问,偏离主题。

(2)回归书本,提取基础知识。一般来说,试题所提供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存在依据,答案要从书本出发。脱离书本,答案就不会完整。因此,一定要抓住课本,提高课堂效率。

(3) 多角度思维,择优选择答案。回归书本不等于照搬书本。在解答开放性试题中,要正确运用发散性思维,就试题中的设问,灵活地进行语言表达。在确定好所用的知识点后,还要多方面地择优选择答案,做到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问题。一定不要拘泥于课本,要走出课堂。

该文章所属专题:试卷

标签:精品  政治  山东  一下  解析  
相关评论
站长QQ:785526108    站长电话:15605432982    微信:ganlinzhiguan88  鲁ICP备2021026302号